最近网飞上映由姜文在2010 年导演的作品《让子弹飞》。由于该片特殊的黑色幽默感,让金句连发、名场面堆迭,使无数多人奉为经典,甚至是时常覆诵电影台词做为应用(像我就很常跟别人说:「我从来不做仗势欺人的事!我喜欢⋯⋯」)。
《让子弹飞》电影海报。
不过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让子弹飞》只是姜文导演「北洋三部曲」的第一集,后续还有《一步之遥》以及《邪不压正》。
没听过另外两部电影的朋友,难道不会觉得奇怪:为何另外两部调性跟《让子弹飞》在设定上类似的电影,却是乏人问津?
事实上,《让子弹飞》使姜文成为中国声望最高的导演之一,结果下一部《一步之遥》却整个评价大翻车,翻车到姜文再次拥有票房毒药的称号。
(不少人觉得姜文从《一步之遥》开始翻车,但其实在这之前,姜文就因为很做自己,搞出过翻车作品《太阳照常升起》。
多提几句,《让子弹飞》的主题曲〈太阳照常升起〉,其实就是先前《太阳照常升起》的同名主题曲,姜文对这首由久石让创作的音乐评价是:比莫札特好一点点,可见他对这首曲子的推崇及满意,但因为《太阳照常升起》的超级大翻车,所以该曲最初是乏人问津,姜文出于喜爱,于是决定在《让子弹飞》再度使用,结果因为电影大火,该曲也连带跟着大火,而讲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姜文翻车其实不是一两次的事了。)
另外《一步之遥》的翻车,也让众多影评及观众在第三部曲《邪不压正》上映,居然怕到第一时间不敢进戏院观赏,可见「一步之遥」是真的雷成了一种境界。
究竟《一步之遥》是什么样的电影?接下来我会很主观的从:历史背景、叙事节奏、对姜文的感触,与《让子弹飞》作为相互比较,来谈谈为何它会成为大众眼中一部失败的作品。
而为了说个痛快,我将会毫不吝啬的暴雷,如果是对暴雷相当无法忍受的朋友,建议还是先去看过《一步之遥》与《让子弹飞》后,那再回来观赏本文,那么我们就跨过缓冲线……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尚未观赏本片的人请斟酌阅读
那就让影评说一会儿,开讲!
《一步之遥》改编发生于民国9 年6 月9 日的「阎瑞生案」,所以一开始,我有必要先简介真实历史与电影改编的情节。
《一步之遥》真实历史(阎瑞生案)
阎瑞生是一位上海滩富二代,因为欠债,于是与两名同伙抢劫曾经在花国选举大选中获得第四名的名妓-王莲英,并在事后将她杀害,阎瑞生则在日后遭到逮捕并被枪毙。
阎瑞生案的凶手以及被害者。
电影改编《一步之遥》,主角马走日,为帮助军阀武大帅的儿子「武七」,进行洗钱。于是连同好友项飞田警官在上海租界举辨花国选美大赛,并透过手法操弄,让马走日的旧相识「完颜英」,当选花国总统。
但完颜英后来意外身亡,由于她与马走日在生前有过争执,导致马走日被判定为凶手。马走日一方面躲避追捕,另一方面则透过昔日旧识的武大帅之女-武六,希望获得军阀的帮助而逃避刑罚。
武七不愿意洗钱之事曝光、项飞田不愿意丑事曝光、上海民众以及武大帅则希望向外国列强彰显执法权威,马走日就成为各方欲除之后快的焦点⋯⋯
阎瑞生案虽然在当时颇具知名度,毕竟「富二代杀妓女」的题材放到今天,都有众多元素可以让媒体大作文章的吸引关注度(以及读者的钱)。不过,这也就是一件比较吸睛的社会事件,其实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可提性。
但看《一步之遥》的电影简介,应该能明白姜文透过这个历史事件,加油添醋地搞了不少自己的理念或是个人趣味在里面。
其实《让子弹飞》也是如此,它本身的故事就是很单纯地「打土豪分家产」,结果硬生生的被姜文演译的极为奇葩。
那么姜文到底在《一步之遥》中,加了什么料呢?
《一步之遥》电影海报。
姜文在《一步之遥》中的私料:历史梗+电影梗
《一步之遥》一开始,我就觉得超级闹。
开场的场景是,一个身穿西装的男子,对着镜头讲述自己的经历。但他并不是对观众讲话,而是对着与观众相同角度的一位权威人士说话。昏黄的光线,可以让人感受到权威人士有见不得光的隐藏权势,而当话说到要紧处,西装男子走到权威人士的耳旁,说出我们观众听不到的悄悄话⋯⋯
有没有人光从文字就能知道这是什么场景?答案是——这不正是经典黑帮电影《教父》的开场吗!
而当镜头转到权威人士,也就是姜文饰演的主角马走日时,他的妆容及姿势完全跟《教父》一模一样,只是人家教父是把玩一只猫,而姜文他双手是在玩弄一只兔子⋯⋯等等,为什么要玩弄兔子?或是说:为什么是只兔子呀!这个致敬真是恶搞味浓厚呀!
左边是教父的电影剧照,右边是《一步之遥》中的姜文,这个致敬(恶搞)应该相当明显了吧。
除了开场的致敬,《一步之遥》各处都可以看到经典桥段的引用及恶搞,比如:
要向各界宣布举办花国总统选举时,姜文饰演的马走日,他的演讲分明是借鉴(恶搞)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我们选择登月〉讲稿。
葛优饰演的项飞田,他公布花国总统选举将在上海法租界举办时,引用(恶搞)肯尼迪〈我是柏林人〉的经典名句。
(肯尼迪表示:姜文你这样玩我,简直就是土匪,土匪都不如!)
又比如:马走日在花国选举时,要项飞田对着一个麦克风向全世界发布消息。项飞田在经过一段颇为紧张的酝酿后,缓缓地说出:「喂?」
这看似莫名其妙的场景,却是引用电话发明者——贝尔,当年全世界第一条电话线完工后,他从纽约播电话到芝加哥做测试,说的第一个字就是「喂」。
而不得不提,在电影中后期极为抢眼的女角「武六」(周韵饰演),她在电影的设定是电影导演,而姜文在旁白中介绍她的愿望是「变成中国的卢米埃」。
说起卢米埃兄弟,一般人不一定晓得,但电影人一定感到如雷贯耳,因为他们正是公认的商业电影始祖!他们于1895 年12 月28 日对外播放一系列短片,例如《工厂大门》、《火车进站》,使电影被大众认识,12 月28 日也成为后世定义的电影诞生日。
卢米埃兄弟。
多提几句,现在youtube 上可以找到卢米埃兄弟的导演作品,然后你会发现⋯⋯早期的电影还真是简单直白呀!
《火车进站》真就是一列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就是一群工人从大门口出来下班。颜色黑白、毫无音效,连时长都只有几十秒,以今日眼光来看,简直不能太简陋了。但在百年前,那就是当时让无数多人感到惊艳的最新科技。
而我个人觉得,姜文之所以要用旁白强调「卢米埃」,其实是他自己作为电影人向过去时代以及电影本身致敬的心思。
其实还有很多梗,我没那功夫一一细说(特别是作为纯文字的载体,我真要全部写,估计就跟《一步之遥》一样的劝退观众了),不过我觉得应该能够表示:姜文是真的处处动心思藏彩蛋。
用心是足够用心,但是⋯⋯
对!这才是重点的那个但是!这一定是好事吗?
我稍微厚脸皮的说,作为一个稍有历史专业以及对电影算有兴趣的爱好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历史与电影梗,还勉强能当场分辨出一些出处,好稍微理解姜文的用意。
可这对没有背景知识的观众来说,无疑是在提高观影门槛,而在看不懂的情况下,不仅不会对姜文的心思有认同,大概只会有「到底是三小」的疏离感。
同样是有历史背景的《让子弹飞》,虽然有利用历史,但其实把历史元素淡化不少。比如:说是军阀时期,有让上过历史课的观众都知道「这是个混乱的时代」,但对军阀时代的详情却并没有解释太多。
又或者:贩卖烟土其实是西南地区在民国时期的缩影,但影片也没解释太多,只是透过烟土的元素让观众感受到黄四郎这土豪是做黑白通吃的非法生意,从而带出黄四郎掩藏在表面亮丽下的硬实力。
当然,并不是说历史元素一定要被淡化才能让观众买单,也有很多历史电影虽然是有观影门槛,但却会让观影者能够沉浸在电影世界中。但哪怕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我,面对《一步之遥》,却会毫不犹豫给出负面评价!而原因就是⋯⋯叙事节奏。
来的佳作。也正因很做自己,他其实早就拍过更灾难等级的《太阳照常升起》。
(多提一句,当有人表示看不懂《太阳照常升起》到底想讲什么,姜文的回复是:「那就XX的再看一次!」这回答够做自己了吧。)
可无论群众反馈如何,姜文拍片依旧做自己,或许他会给人惊吓乃至惊愕,但他也能端出他人能以揣摩的惊喜。
所以我在猜,当他人评价姜文,特别是评价《一步之遥》,乃至北洋三部曲时,会不会姜文的心境就如同《让子弹飞》中的这么一个场景呢?
观众:你玩砸了。姜文:砸了吗?观众:砸了。姜文:我怎么觉得,才刚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