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剧情片她说 2个记者对抗保护施暴者的体制

纽约时报两名记者:梅根图伊(Megan Twohey)和茱蒂坎特(Jodi Kantor)携手调查米拉麦克斯影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好莱坞圈内呼风唤雨的知名制作人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对女性员工的霸凌、性侵事件。梅根和茱蒂在采访中看见权力者的一惯伎俩、受害者的梦碎,以及保密协定对权贵与弱势者的不同影响...

凯莉墨里根(左)与柔依卡珊(右),分别饰演调查记者梅根图伊与茱蒂坎特,她们的追根究底,终于踢爆了好莱坞的潜规则,进而撼动整个世界。

玛丽亚·施拉德尔(Maria Schrader)执导的《她说》,有着吸引观众一路看下去的戏剧情节,但表现手法相对地节制,没有女性遭受侵犯羞辱的画面,也没有贩卖暴力情境的刺激感,仅只透过受害者的口述,或是哈维·温斯坦与受害女性的电话录音档,以类似纪录片的方式,让观众直接听见施暴者如何利用自身的权势(地位),胁迫受害者听令。

「她们(受害者)以为自己赢了,但其实只是拿到封口费。」

《她说》开场,一名女性透过纽约时报控诉川普对她的性骚扰行径,川普随后在不同媒体上反击纽时的报导不实,并暗示负责报导的梅根是极端的女权者。最终川普仍是顺利赢得大选,成为美国总统。这场戏为《她说》定下基调:要如何证明权力者的性骚扰行为?弱势者与当权者对抗,会遭致怎样的下场?

随后,茱蒂和梅根意图揭发哈维·温斯坦滥用职权,长年对多名女性员工进行性骚扰与侵犯,她们拜访多个当事人,发现这些受害者有几个共通性

:清一色都是年轻女性,都对哈维.温斯坦(身份地位)有所憧憬。

这些年轻女性怀抱着热情投身产业,却受到骚扰,她们为此感到不安与愤怒,想要发声抗议,却可能无法继续待在业界、若是接受对方提出的高额和解金并签署保密协定,除了要缴交所有的证据外,也不能对任何人(甚至家人)阐述自身的经历。

「这是一个保护施暴者的体制。」

道出事实,可能会失去工作,并且受到舆论的高度检视。接受和解,又受限于保密协定,无法处理内心混杂着的羞愧与恐惧情绪,只能一辈子与内心的阴影共存。

《她说》以「个体」暴力(川普、哈维)出发,逐渐拼组出一张大网(全貌),看见体制如何保障加害者,却对受害者极不友善,一如哈维长年对不同的女性员工进行性骚扰,过去三十年间,私下与受害者达成和解的人数就高达8-12 人,但整个业界都对此现象采取姑息态度,哈维只需在职场持续施压并且「缴交」和解金,就能逃过法律制裁,加上保密协定的「保护」作用(例如就业机会委员会「不准」向求职者提供求职公司是否发生过职场性骚扰事件的资讯),更让权力者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权力者犯错却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会提供其他的权力者安全感,有样学样、受害者在阐述自身受害经验的时候,反而成为被检讨(攻击)的对象,久而久之,其他的受害者也就不敢对自己的处境发声。

《她说》拍出官官相卫的恐怖,也拍出寒蝉效应的氛围。要想打破并改变一个产业,甚至是一整个社会累积多年的陋习,必须不断地冲撞,才有可能扭转形势。

《她说》最让我有感的部分是电影呈现的记者形象:记者与受访者约谈时,必须要顾虑当事人的心情,要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不能给予受访者过多的压力,不让自己(记者)成为另一个「施压」的迫害者;

对公众人物,如哈维.温斯坦,提出控诉,事实查核的部分需要严格把关,确保资讯无虑(避免法律争议或伤及无辜);对于新闻内容的撰写,要能阐述真相,减少不必要的煽动话语(不要激化对立,而是创造对话空间)。

看着《她说》片中的记者团队,上下一心,试着为受害者发声并维系住她们的尊严,同时对社会体制提出改进意见,不禁感动到有点起鸡皮疙瘩,影片呈现的记者精神,美好的让人觉得好不真实。

这么说当然有点悲伤,然而网络时代追求即时新闻,也就更难得检视一篇文章或一件报导对于群体社会(阅读者)可能造成的伤害与影响。

玛丽亚·施拉德尔导演将《她说》拍得沉稳迷人,小心谨慎地处理片中提及的议题,不洒狗血,而是引导观众同理受害者的处境,并对事件进行反思。另外加码推荐导演于2020 年执导的迷你影集《出走布鲁克林》(Unorthodox),对于权力不对等与群体暴力的描述,同样令人难忘。

最后,《她说》的群戏整齐,饰演梅根的凯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表演低调内敛,偶尔的情绪爆发,也不会让人感到过火,而是理解到梅根在与多名受害者交谈后,对方的人生经验如何一点一滴堆迭累积成为她内心(共感)的阴影与压力。

饰演茱蒂的柔依·卡山(Zoe Kazan)算是本片的主角(篇幅最多),无论是锲而不舍的真相追查,或是听到当事人愿意出面指控哈维·温斯坦而感到如释重负的泪水,柔依·卡山的表演都有说服力而且令人动容!

关于作者: baoling

更懂你的麻辣娱评,超新鲜头条娱乐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