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果的两档语言类节目分别是《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我知道这是舶来品,所以想当然的以为英语是talk show ,没想到看节目的时候发现英文名是这样的(截图上字母虽然小,但看清楚没有问题):
好奇但没搜到哪里有为什么叫rock&roast 的官方解释。不过美国有个脱口秀节目叫做《Comedy Central Roast》,所以本文的解释是我在此基础上的自以为是。
第一、二季脱口秀大会我都没看过,但我看过吐槽大会。总觉得这种艺术形式不怎么适合中国。吐槽的主角是明星,一开始的尺度比较宽,内容极度接近成熟香蕉皮的颜色,被整改后,能吐槽的内容越来越少。后来的明星也不再像之前那些可以随意调侃,条条框框越来越多,最终居然成了明星们的澄(xi)清(bai)大会。很多人猜它可能办不下去了。
李诞在第三季脱口秀大会结束时宣布改版后的吐槽大会仍会继续,最近果真全新上线,一开始就把张大大一顿狂吐,令许多人严重不适。最新一期又因为许知远风格清新引发稿子是谁写的大猜想,还真有回光返照……哦不,卷土重来的感觉。
中国观众在看这档节目时的心理不适,确实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想起我女儿刚到澳洲不久的时候,有一天被约去哪里活动,结果去了一个人都没有,才知道那天是愚人节。闺女非常沮丧,我很喜欢他们的文化,劝她去发个消息,表示自己被骗到,配合一下让大家开个心。
但说回到中国文化背景,我就很替笑果担心节目能不能办下去。这其实就是roast 的含义,“烤”,把嘉宾翻过来再翻过去,调侃着玩。嘉宾的什么事可以拿来调侃事先经过了本人确认,词句不论多么“刻薄”本质都是善意的。这种艺术形式的乐趣在于,很平淡的事要能玩出哏来,非常考验智商。但因为我们不具备这种文化,导致之前的吐槽大会渐渐变了味道。所以每次张绍刚笑着看大家对他各种挤兑、打趣,我终于改变了他曾经在《非你莫属》给我留下的恶劣印象,开始欣赏起他来。
因为吐槽大会越来越不好看,我中间放弃了看它,直到郑云龙去参加的那一场。汪海林说不认识他,但听说他和阿云嘎被炒cp,正在跟肖战作战的他说:“哦~这个我熟悉”,大龙和所有人一样笑成一团。
这次节目大龙被嘲笑后跟着一起大笑,除了不争辩不解释的做派一如既往,他的表现是真正roast 的水准,希望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吐槽大会。我在这节目上看过很多尬笑的嘉宾,碍于事先的约定也碍于众目睽睽之下,不能发火不能摔门而去,只能满脸尴尬。大龙这样的人在中国很难得,他是真正强大的人,是我最喜爱的一个人……两个人之一。
我曾经说过希望我最喜欢的另一个人能去吐槽大会,被周深粉丝强烈反对,说他除了身高还有什么可以吐槽(真是迷之自信)。其实吐槽大会的看点之一就是只拿身高一个点也能吐出花儿来,高手玩的是智慧。
然后说《ROCK &ROAST 》。脱口秀大会比吐槽大会多了什么一目了然。在烤的基础上加了rock ,很容易联想到摇滚。摇滚当然不是指一个乐队的外在表演形式,而是其表达的内核,讲究的是一种精神。这也是我对现在被冠以摇滚乐队的好几个乐队并不以为然的原因。
吐槽大会的吐槽对象局限于明星(素人没法吐槽,因为大家都不认识找不到槽点,也没有乐趣),嘉宾也是名人,段子手们主要做幕后英雄(强烈建议打字幕标出编剧)。脱口秀大会则以推段子手为明星作为目的,其内容本来可以天马行空,不过实际情况显然不可能。摇滚乐都消失了,脱口秀大会想干什么?当然,它这么叫至少表明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设想或者说方向。
不管怎样,从内容应有的广度来说,脱口秀大会应该比吐槽大会有意思,但因为很难rock,多少会有些遗憾。
第三季脱口秀大会,有观众对演员们的调侃认了真,以至于杨笠不得不在最后专门申明她讲的都是段子,朋友们之间相处愉快。还有很多观众到处打听李雪琴和王建国“到底是不是真的”,这都反映出脱口秀观众确实不了解脱口秀文化,分不清哪些是调侃哪些是事实,很容易把玩笑当真。
所以我才说我佩服郑云龙。再次希望周深能去吐槽大会或者脱口秀大会,他那么聪明那么幽默,不去可惜了。实际上嘉宾被吐槽,并不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挖隐私,前面说过嘉宾的什么事可以拿来调侃事先经过了本人确认。“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能够面对镜头面对调侃,那是真强大。而脱口秀不同于吐槽大会,不是针对明星个人的节目,是让明星来展示其幽默和思想深度的节目,没有点水平反而会被看不起。
无论怎样,我希望通过李诞他们这些人的努力,能把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推行得更广一些。
在视频下面的评论区,我看到不少人说不喜欢“老人”们总想要输出价值观、总想要有思想有深度,自己上了一天班就想哈哈一笑,我觉得这种人应该去看快乐大本营。希望不会有脱口秀大会的英文名不再叫做rock & roast 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