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霓裳》俗套古偶剧 角色少了灵动感和生活气

在限古令的大背景下,古装剧上星难度系数不小。要在一线卫视的黄金档播出,更是困难重重。回望2020年,总共才9部古装剧上星播出,登上黄金档的就只有3部。但有些让人意外的是,2021年开年这么宝贵的档期,有一部古装剧“捡漏”上星,并在黄金档播出。坐拥这么好的档期,也是2021年第一部上星古装剧,它能爆吗?还是质感上又

在限古令的大背景下,古装剧上星难度系数不小。

要在一线卫视的黄金档播出,更是困难重重。

回望2020年,总共才9部古装剧上星播出,登上黄金档的就只有3部。

但有些让人意外的是,2021年开年这么宝贵的档期,有一部古装剧“捡漏”上星,并在黄金档播出。

坐拥这么好的档期,也是2021年第一部上星古装剧,它能爆吗?

还是质感上又扑了?

它就是——

《风起霓裳》

星级指数:★★☆☆☆

一句话点评:古偶套路也就算了,还过于“幼稚”

《风起霓裳》改编自蓝云舒小说《大唐明月》。

它由陈家霖(《陈情令》导演)执导,古力娜扎、许魏洲领衔主演。

跟此前上星的古装剧一样,《风起霓裳》的定档也是“玩的就是心跳”。

距离开播仅有22小时才官宣定档,而它半个月前还叫《大唐明月》。

《大唐明月》的改编备受关注,因为小说是网文里的上乘之作。

作者蓝云舒是清华大学美院的博士,文字功底极强。

作者是美术史专业的,所以对于唐朝的风物、服饰、礼仪等有很专业的认知。

小说里有大量考据书写,既有知识性、趣味性,侧面上也反映了大唐时代的繁荣昌盛。

小说书写的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裴行俭,与库狄琉璃之间的爱情故事。

但《大唐明月》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的范式。

它把言情放在大历史的背景下,以裴行俭与琉璃的爱情经历,串起大唐的风土人情志。

《大唐明月》更像是一部带有言情元素的历史小说。

改编时只有准确把握好言情与历史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还原出小说的魅力。

从《大唐明月》到《风起霓裳》,观众的第一感觉是:魔改。

小说厚重的历史感消弭不见,言情元素成为核心。

当然,我们也要公正地说,《风起霓裳》在服化道和摄影上是用心了,很尽力地从视觉上去呈现大唐的风采。

譬如繁华的长安城街道,充满烟火气的市井。

譬如宫廷楼阁的内景精致考究,大量对称式构图,体现出唐建筑的雍容典雅。

剧集围绕尚服局展开,剧集也着力体现各色齐胸襦裙之美。

摄影大量使用全景视角,观众可随着镜头移动,移步换景,“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观众——尤其是拿服化道一直在夸的粉丝,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服化道等,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有扎实的内容,精美的服化道、考究的摄影,才是锦上添花。

如果故事讲得空洞,把服化道吹得天花乱坠,也只是“买椟还珠”。

《风起霓裳》的致命伤在于:它的故事完全是对小说的“魔改”。

走的是陈旧的古偶套路,并且把整个故事讲得太过“幼稚”。

唐太宗贞观年间,女主人公琉璃的母亲安氏,本是“天下第一针”,并在皇宫的尚服局做绣娘。

但她看透宫里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征得公孙皇后的恩准出宫,带着琉璃隐居民间。

这时恶毒女配登场了。

专门为宫里的嫔妃定制衣服的尚服局,里头有一个绣娘叫卓锦娘,她是安氏唯一的徒弟。

卓锦娘一心想往上爬,她向尚服局的头头建议,给杨妃提前准备封后的袆衣,讨好杨妃。

卓锦娘主动请缨为杨妃制作袆衣,但她技艺不佳,请求安氏出山帮她。

卓锦娘威胁恐吓她,并以女儿琉璃的性命要挟。安氏不得不答应。

卓锦娘和尚服局头头亲自来给杨妃送袆衣,预祝她早日登上后位。

没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突然赶来,认定杨妃想篡位做皇后。杨妃百般辩解,还想以死明志,才得到李世民谅解。

李世民逼问袆衣出自谁人之手,卓锦娘拼命狡辩,极力撇清关系,把一切罪责都推到安氏身上,诬陷安氏想重回皇宫,才制作了袆衣送给杨妃。

安氏被扣上巴结后宫嫔妃,祸乱宫廷的罪名,被命令逮捕。卓锦娘也把琉璃抓到大牢,扬言要把她们母女俩杀人灭口。

安氏给琉璃服用假死的药丸,自己则上吊自尽。

琉璃死里逃生,并在内官孙德成的帮助下,女扮男装成为不禄院医官小豆子,想等到十八岁就离开皇宫……

琉璃儿时的经历,我们在很多宫廷古偶里经常见到。也是十几年前就有的“大长今”套路。

其概括起来就是:女主角原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飞来横祸,在恶毒女配陷害下,女主角家破人亡,在凄风苦雨中成长,一心想着要为母复仇。

而必然地,女主角儿时一定会与男主角有关联。

他们要么是青梅竹马,要么是儿时就有过相遇之情、相救之恩。

《风起霓裳》里,儿时的琉璃与少年裴行俭就曾相遇,甚至裴行俭还努力救过琉璃的命。

以上的这一切情节,都是剧集新增的。

小说中厚重的历史感,只是体现在服化道的大唐风采上,言情线被各种浓墨重彩,并且是以最套路的方式编写。

套路本身并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只要起承转合有逻辑,节奏流畅,观众还是可以当做下饭剧看的。

问题是,《风起霓裳》有的只是套路的生硬衔接,套路之间缺乏逻辑和常识。

比如,杨妃还未封后,尚服局就为她制作皇后的袆衣,这哪里是讨好杨妃,这不是在陷害她吗?

要知道《甄嬛传》里,皇后为陷害甄嬛,让她穿上纯元皇后以前的礼服,雍正就大怒。

果不其然,袆衣刚从去杨妃那,就被李世民撞见,李世民还指责杨妃有篡位之心。

这么一个弱智的送袆衣的想法,怎么尚服局的头头会赞同?杨妃怎么会没反应过来?

只能说,编剧为了推进情节,也就无视这样的逻辑漏洞。

卓锦娘污蔑安氏为重新回皇宫,才做袆衣讨好杨妃。李世民听了这一面之词,就让大理寺逮捕安氏。

可做袆衣需要宫里才有的各种针线材料,安氏已经出宫多年,作为平民百姓的她怎么会有做袆衣的材料?

假若真是安氏做的袆衣,宫廷里也一定有人里应外合。这么简单的推理,李世民怎么会想不到?

《风起霓裳》这部剧的主体情节基本上都有这个特点:看上去是那么一回事,但经不起任何细致的推敲。

而成年后的琉璃与裴行俭的再次相遇,也完全是偶像剧里“不打不相识——相识后发现对方人格魅力——对彼此产生好感”这样一个套路。

可以说,当前《风起霓裳》除了主人公的名字一样外,个别情节得到还原外,它与《大唐明月》没什么关系了。

最后再来看看演员的表演。

古力娜扎的美是公认的,她的颜值在一些静态的硬照里很能打。

但在《风起霓裳》里她对琉璃的诠释,基本停留在偶像剧里的水准。

喜怒哀乐种种情绪的表现,都只是通过很浮夸的表情来体现,而不是真正调动内心情绪。

这就让琉璃这个人物显得特别“傻白甜”。

这边才刚跟义父生离死别,过一会就欢天喜地地逛街买衣服了。

古力娜扎只表演出最表层的情绪,造成人物内心世界的割裂。

《风起霓裳》是许魏洲第一部古装剧。

许魏洲浓眉大眼,按理说是贴近裴行俭这个角色的。

但他的表演生硬,举手投足非常用力,一板一眼,反倒让角色少了灵动感和生活气。

看裴行俭与琉璃的对手戏,就像是看当代偶像剧里的霸道总裁和傻白甜的对手戏。

观众很难将他们代入到古装剧里的历史人物身上。

古装剧的创作纷纷走上古偶路线,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不是说不能拍古偶,而是扎堆而上都是相似的套路,如何给观众带来新意?

《大唐明月》原本是很不一样的言情历史小说,但改编后仍旧如此千篇一律。

症结在于:俗套古偶的创作难度最小,创作者纷纷想走捷径,把最复杂的故事往最简单的方向去改。

可没有挑战自我的勇气,也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不仅难爆,质感上也扑了。

关于作者: dition

更懂你的麻辣娱评,超新鲜头条娱乐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