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行走的人间金句何老师再次登上热搜, “夸奖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要三思而后行。”
被善良柔软的何老师治愈的同时,一条评论却让我有点难受:
“真羡慕那些可以坦然接受别人夸奖的人,被夸的时候明明心里感激得要命,我却连说句谢谢都做不到。”
难道,我们已经不能坦然接受赞美了吗?
01. 被夸奖的时候总觉得“我不配“
读大学的时候,上过一节关于心理成长的课程。现场有15、6个互不相识的同学,围坐成一圈,老师先是让我们自我介绍彼此认识,之后要求现场的同学互相称赞,每个人至少要称赞3个人。
那堂课令人印象深刻,被称赞本该是个让人心情变好的事情,我却对收到的每一句话都不知所措,只能“嗯嗯啊啊“地尴尬收场,与我对话的伙伴也很难感受到其他组里轻松的氛围。
因为觉得自己没那么完美,内心拒绝被关注,只希望不要「被看到」,面对夸奖时就变得别别扭扭。
这种不自在和害羞更像是一种因自卑而产生的防御机制,不期待他人的称赞,不将希望寄托在他人的身上,这样好像更安全,更不会落空。
现在想想,防御过度的自卑真的没必要,除了把对方的善意拒之门外,没有其他用处。也想对当初真心称赞我的同学说:“你的每一句夸奖我都记得,也给了我很大鼓励,真的很感谢。”
02. 需要那么多的“谦卑”吗?大可不必。
之前有一个热议话题叫做#被夸奖时的内心戏#,里面有一组很火的表情包,说当代人被夸奖时往往是嘴上说“没有没有”,其实心里开心得要命。
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些开心偷偷藏在心里?因为含蓄与谦卑早已成为文化的底色。
打开百度百科搜索“被夸奖”,系统自动匹配的词条全部都是“被夸奖表示谦虚的词”、“对别人的夸奖怎么表示谦虚?”、“谬赞”、“见笑”、“不敢当”、“哪里”,似乎是我们的父辈一直教给我们的回应。
明明刻苦努力做足了功课,被夸奖时只能回一句“做得还不够好”;明明在工作中投入其中,被人夸奖时却要回应对方一句“都是彩虹屁”;明明打扮得漂漂亮亮,被人夸奖时却下意识地说一句“都是化妆化出来的”。
真的需要这么“谦卑”吗?大可不必。
如果你的优秀恰巧被看到,被夸赞,希望可以坦然接受,并直接把你内心的喜悦告诉对方,“谢谢你”、“你很有眼光”、“你再多说一点”、“说大声一点,我好爱听”。
03. 情绪自由从接受下一次夸奖开始
按照互联网网历来说,“夸夸群”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梗了。但我有一位朋友,到现在还呆在最初那个夸夸群里,没有屏蔽没有退出。
她的原因非常简单,“不管群里还有没有人讲话,她都会自己在群内解放天性,因为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情绪自由,至少还有一个出口。”
之前热议的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中,女主角大岛凪是一个拥有一头自来卷的女孩,因为男朋友的一句“我最喜欢长直发”,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偷偷把头发拉直。
凪一直不喜欢自己的卷发,直到遇到那个夸她头发可爱的女孩。
从心底里接受自己的全部,并且大大方方地得到他人的夸奖,不再以谨慎拒绝的姿态面对他人,小女孩儿告诉了凪她从未想过的魅力。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被教导不要吝啬赞美,却没人告诉我们怎样坦然接受赞美;我们被教导不要贬低他人,却忘了学会坦然地接受自己。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凪一样遇到契机接受自己的,正是因为这种不可能,夸夸群才成为了更容易触及的情绪出口。
长久以来,大家羞于展现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情绪,人在社会,满身包袱。生活不是电视剧,无法让一切都充满转折地发生,但至少可以自己创造时机。
改变就从下一次被夸开始。
“你真的很好”
“我确实很棒”
咱们有来有往,汲取能量。
今天是死亡星期一,上班路上想着一堆待办事项,垂着脑袋买煎饼当早餐,心情极度焦虑,满头乌云。圆圆脸的阿姨帮我把热气腾腾的煎饼包好,我转身就要走,身后突然传来阿姨那熟悉的大嗓门,“嘿,小姑娘你今儿穿得真好看!”
一瞬间感觉头顶的乌云消散了,煎饼更香了,阿姨更可爱了。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我没有再扭扭捏捏。
希望下次收到别人夸奖时,松弛一点,大大方方地说句:“谢谢你,我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