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依之地华人导演的作品 有望角逐今年的奥斯卡小金人

眼看进入新一轮颁奖季,各大影片已经纷纷开始发力。 其中有一部热门影片,自从去年摘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就一直领…

眼看进入新一轮颁奖季,各大影片已经纷纷开始发力。

其中有一部热门影片,自从去年摘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就一直领跑大大小小的电影节,拿奖拿到手抽筋——《无依之地》。

影片的剧本脱胎于非虚构类著作《无依之地》,作者杰西卡·布鲁德花费三年时间,跟随记录了当代美国一个特殊的群体。

这群人迫于住房、养老、贷款等各种社会压力,舍弃了原有的固定居所,开着各式房车上路,过起了边打工、边流浪的生活,被称为“现代游牧人”(Nomad)。

“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的女主,就是一名游牧人。

原本,她和丈夫生活在内华达州一个叫恩派尔的小镇,这是一个因石膏矿场而起的工人居住地,曾经人丁兴旺,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是荒漠中的一块人工绿洲。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爆发,运转了几十年的工厂被总部关闭,小镇随之被废弃,邮编也被停止使用。

丈夫因病去世后,女主成了无业无家之人,于是开着一辆老旧的货车,成了一名游牧人,依靠季节性临时工作维持最基本的开销。

她做过的工作包括不限于——亚马逊包装工、石材厂帮工、露营地管理员、快餐店后厨、工地装卸工……

这些工作虽然又累又脏,但对她这样的大龄劳动力来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不仅报酬相对丰厚,还能允许她就近停车过夜。

影片的开场,就展现了女主在路上的孤单日常,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过节、一个人处理突发状况,停错车被人赶走的情况时有发生。

但在精神层面,女主又并不孤独,因为她性格温和友善,每到一个地方打工,都能结交到新朋友。

也正是通过她的视角,影片对这个看似怪异的群体,做了一次深入探析——每个人决定做游牧人的原因各不相同。

有人是越战老兵,有严重的PTSD,无法忍受城市里的拥挤人群与巨大噪音,于是决定开车深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求内心的平静。

有人因为身患绝症,想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看尽所有美好的风景。

还有人对丧子之痛无法释怀,于是创办了游牧人的民间组织,尽可能帮助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幻想着在路上能有机会再次见到逝去的亲人……

而至于女主自己,其实原本可以舍弃过去的一切,回到故乡与妹妹一家一起生活。

她之所以保留了一部分旧物,选择做四处流浪的游牧人,是不忍割舍与丈夫的唯一联系。

由于丈夫是孤儿,两人也没有子女,工厂便是他短暂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

如果女主也彻底抹除在那里生活过的痕迹,那么丈夫就会如同没有存在过一样……

因此,不管游牧人的生活方式有多艰难,女主都不曾想过放弃,因为“回忆在,人就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片中女主四处流浪的打工生活,本质上是受伤之人的一次疗愈历程,影片类型更加偏向文艺公路片。

但从改编的角度来说,《无依之地》的难度其实并不小。

原著里,作者极力遵守旁观者的视角,用一种相对客观的口吻,将观察到的游牧人生活记录下来,从而凸显这个群体背后暴露出的养老、信贷、社保等社会问题,本质上是一次对阶级固化与“美国梦”破灭的反思。

这种基于真实观察而得出的深度,都由影片中的女主——这个虚构的人物来承担。

她既是亲历者也是旁观者,在独自前行的过程中,结识一群人又告别一群人,最终一个人回到起点,周而复始。

这样的改编方式虽然遵循了公路片的套路,但难免会让片中的部分情节,被迫夹在虚构与真实之间。

比如,片中多次出现女主与朋友们讨论游牧人的生活方式,形式和内容都呈现出纪录片的质感,甚至连出镜的几位配角,也是生活里真正的游牧人。

然而女主的存在,却又在反复提醒观众其中的虚构成分。

这就导致影片既不是纯粹的纪录片,也不是典型的传记片,更非传统意义上的公路片。而原著里彰显的对现实的深度反思,也被大大削弱。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似乎也察觉到了改编造成的这种割裂感,所以在人物塑造方面,不断强化女主的游牧人身份——

影片前段,单刀直入地通过对白强调女主的人设:“我不是无家可归,我只是无房可归。”

在打工旅程中,有不少好心人主动来到女主身边伸出援手,但女主的本能反应都是拒绝帮助。

因为从她的立场来说,自己是主动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并且可以独自应对,与人们理解的流浪汉有着本质区别。

而这种拒绝态度,也为后半段她坦白“流浪是为了纪念丈夫”而埋下伏笔。

之后,导演更是设计了一个颇为戏剧化的情节。

女主的货车突然抛锚,维修需要一笔不小的数目,她不得不临时返回故乡向妹妹借钱。

但在短暂的家庭聚会上,女主跟从事房地产工作的妹夫发生了争执,指责对方的工作“本质上就是鼓动大家花一辈子的积蓄,背着贷款,买一幢消费不起的房子”。

妹夫则反驳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一样)抛下一切上路。”

双方的争执显而易见,所谓的“现代游牧人”,就像是一群激进的反抗者,他们主动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抵制正在被超前消费反噬的美国社会。

不过比起原著里的社会议题,《无依之地》更多的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讲述女主的个体遭遇与改变,以及这种流浪生活造成的孤独感。

与导演之前的作品《骑士》一样,《无依之地》依旧由她的男友兼合作伙伴乔舒亚·詹姆斯·理查德斯担任摄影师。

片中经常通过大远景构图,来凸显人物的渺小与孤单。

 

并使用对比镜头,来强调女主周而复始的流浪生活。

 

此外,“科恩嫂”的表演也是影片中的一大看点。

这次她不再是《三块广告牌》里那般咄咄逼人,而是塑造了一位性格坚韧、克制的女性,目测依然有望提名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影片结尾,女主回到了那个已经被废弃的小镇,只不过这次她没有像往常那样,而是把仓库里的旧物全部处理掉。

之后,她来到废弃的工厂和住处,向这些熟悉的场景做最后的道别。

某种程度上说,她已经完成了这次特别的疗愈之旅。

看完这部《无依之地》,不难理解它为什么能夺得金狮奖,又紧接着横扫各大年度榜单的桂冠。

影片虽节奏缓慢、处处留白,但却从一种犀利的角度,为观众洞察了一个小众群体。

片中讲的虽然是“美国故事”,但游牧人为了生存而不断迁徙打工的经历,却也很容易引起共鸣——

那些为了生计在异乡漂泊的人们,何尝不是一群被迫上路的“游牧人”呢?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