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票房和口碑上看,《紧急救援》显然都无法承继《湄公河》和《红海行动》的成功了。
问题出在哪里?
国产主旋律A级动作大片可能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了。
23年前的《十万火急》都能把它按到地上摩擦
作者简介:难道我会如来神掌也要告诉你?
《紧急救援》给人笼统的感受是,它似乎把自己定位成了一部科教片,它不厌其烦告诉你,救援队是怎么临危不乱的,是怎么冷静部署的,是怎么配合得当的,然而,这个救援队到底救了谁,是不清楚的。
看完整部电影,对被救援的人能有什么印象呢?他们就像是商店里橱窗的模特儿,又像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
科教片的确可以这么拍,在失事的飞机啊船啊里面摆放一些人形靶标, 示意一下就行了。管它是人还是纸片呢?
可《紧急救援》应该不是一部科教片吧。
电影更像是要向大众普及救援行动的相关知识
作为灾难片,《紧急救援》里最大的冲突当然是天使般的救援队与死神的冲突了。是天使赢,还是死神赢,这让人紧张,这也构成了最基本的戏剧冲突。
有效吗?还是有效的。对钻井平台的救援,对掉落河里卡车头的救援,对失事飞机的救援,甚至包括对起火船只的救援,紧张感一直是在场的。
只是,当被救援者都模糊成了影子——不,被救援者甚至比影子还要模糊,还要虚无,被救援者慢慢的都不可见了之后,这样的紧张感就廉价了,就让人疲惫不堪了。
被救援者面目模糊,救援者的伟大显得空洞
那,先不管被救援者的不可见,这几场重头戏怎么样呢?
就,还过得去。
钻井平台的戏,突然这里给你喷一下火,突然那里给你喷一下火,OK,理解开场戏肩负调动气氛的作用,high是high起来了,可总让我分神,让我觉得自己是在玩环球影城的项目。
救援客机应该是这部电影的重头戏,特效谈不上差,但也谈不上多好。大样子能看,小细节就差一些。再说,它也没打算给你看太多小细节。
救援轮船应该是这部电影的高潮戏,看上去,它花的钱是最多的,但由于电影太拖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疲惫不堪了,心里也非常清楚主角会怎么样度过他的“灵魂黑夜”,所以,对于这里的大制作,还真是不太领情呢。
大制作的救援场面也让人提不起兴趣
看到彭于晏父子俩的睡姿,我想,林超贤旁边肯定有一个能够影响他的女人。
回去一查,好家伙,三个编剧全是女的。
看来,林超贤是嫌自己太直男了,这次打算在《紧急救援》里加一些别的元素。这从市场上也很好理解,《紧急救援》目标观众是男性观众,让彭于晏背面全裸一下,搞不好就能多吸引一些女性观众了呢。
其实,背部全裸都还好说,要命的是,加在彭于晏身上的“人物弧光”啊,“灵魂黑夜”啊,这些实在是老土,太俗套了。
灾难片里如果有一个大英雄存在,又非得给这位英雄加上一些“缺陷”的话,那,恐怕就是,他太过勇敢了。
辛芷蕾的美女机长仍然难掩工具人本色
彭于晏敢于冒险,而美女机长更在乎全飞机人的安全,并教育他,救援不是“一命换一命”。在天使与死神的冲突之外,如果说有冲突,也就是,到底要不要这么勇敢,这么激进,要不要这么“一命换一命”。
我说到这,你肯定能想到,彭于晏坚持勇敢,坚持冒进,然后他就要付出代价了,他是主角,他不能死,但是他的兄弟可以啊。
兄弟死了,彭于晏于是就进入了他这个人物的“灵魂黑夜”,他迷失了,他退出了,他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有彭于晏在,必须得让他秀一下身材……
谁来打破“灵魂黑夜”呢,编剧书上,一般是孩子,其次就是女人。在《紧急救援》里,就是孩子加女人。
当我看到彭于晏一脸迷茫的样子,我心里很清楚,他能走出来,他不但能走出来,他还将在后面参加一次非常厉害的救援行动,在那次行动里,他彻底地成为了他自己。所谓“一命换一命”的冲突,也不复存在了,冲突消融了,彭于晏成为了更厉害的彭于晏了。
他升级了。他进化了。
然后电影就结束了。
俗套是《紧急救援》的毛病,也是同类型电影的毛病。不过尽管是同类型电影的毛病,《紧急救援》得的病显然更重一些。
可能有人会反问:俗套怎么了?好莱坞电影不也俗套吗?双标狗!
回答是,好莱坞电影俗套,我也骂啊。
可以预见的,孩子在精神上拯救了彭于晏,助他完成人物的升华
对《紧急救援》来说,俗套对它最大的伤害就是,彭于晏这个人物是假的。非但彭于晏这个人物是假的,美女机长辛芷蕾这个人物也是假的,非但美女机长辛芷蕾这个人物是假的,他们全队都是假的。对了,彭于晏的儿子更是假的。
假到什么程度呢?彭于晏儿子即将做手术,这时,彭于晏决定抛下孩子去救援。
对于英雄人物的歌颂居然还停留在,抛下手术床的亲人出勤这种层面。
我猜想啊,林超贤为了拍好这么一部主旋律电影,估计是观摩了一定数量的主旋律电影,并且把一些小窍门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真是个小机灵鬼呦。
并不是夸你呦,林导。
林超贤和彭于晏的王炸组合,这一次似乎有点哑
有一个奇怪的发现,香港导演拍起主旋律电影来,往往用力更猛,更刻奇。
麦庄的《关云长》,差一点把曹操拍成了农民领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有一场戏是曹操在地里干农活,还有一场戏是曹操在干木匠活。
刘伟强的《中国机长》对于机组人员的描绘,多到了广告片的地步。
《建军大业》里对于主义,对于信仰,更是坚定的如同一个原教旨主义者。
香港导演执导的主旋律大片可能到了一个拐点时刻了
相反,大陆导演拍主旋律电影,不管是《我和我的祖国》,还是《我和我的家乡》,多少还能做到收放有度,有矜持,有害羞,有无可奈何,并且,多多少少能给自己搞块自留地。
为何如此?我想,任何组织中,外来者,新来者,总要表现的更激进一些,更猛烈一些,才能让人相信他们没有二心吧。梁山不是那么好上的。电影圈也不例外。
说到《紧急救援》,总是忍不住拿它和23年前的《十万火急》比较。
《十万火急》是杜琪峰年轻时的作品,在很多影迷眼里,《十万火急》在杜sir的作品序列里,算是比较青涩的,比较稚嫩的,起码,它不应该进“银河系”。
即便是这样一部在豆瓣上打了7.4分的电影,倘若拿它和《紧急救援》比较,你都会忍不住心疼林超贤。
《十万火急》有不少人物,且不说作为主角的刘青云,就说没几场戏的李若彤,她这个人物都比《紧急救援》里任何一个人物要清晰可见。
杜sir早期那么普通的一部作品,拿出来随随便便就吊打全盛期的林超贤啊。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不公平。
《十万火急》中大小人物都刻画得清晰可辨
《紧急救援》的救援队伍,有着各种先进的装备,队员平时也操练不停,给人的感觉是又洋气又专业。
不过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那个视频,一群人围着一个投水的女人,那么多人也没能救上她来。
我想,多可惜啊,这个女人,要是她能碰到《紧急救援》里的这支队伍就好了。
她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