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式微说了很多年,今年依旧疲态尽显。
2020年TVB的3部重头台庆剧《木棘证人》《踩过界2》《使徒行者3》尽管制作精良、阵容亮眼,口碑、热度却很一般,反而年底杀出来一匹黑马之作。
《香港爱情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原本是TVB2021年招商引资的巡礼剧,为了填补晚间十点半档期才提前播出。
故此,《香港爱情故事》剧集本身投资不大,体量仅有12集,主演也是罗天宇、龚嘉欣、王敏奕等新生代演员。
客观来说,这个评分一点都不虚高,因为实在太扎心了,说透了普通人的辛酸“房事”。
最后两人用500块港币蹭了一个陌生人30分钟的房间使用时间,结果邱凯琪的情趣衣裳太难解了,小情侣啥都没干时间就到了。
大部分爱情剧里,求婚结婚就是相爱之人的美满大结局了,但在《香港爱情故事》里,这才刚刚开始。
由于预算不多,陈子朗和邱凯琪只能精打细算,不断看房子,试图找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中介烦透这对挑三拣四的小情侣,忍不住出言讥讽陈子朗:“你等到她收经都买不到房。”
陈子朗和邱凯琪日子过得精打细算却买不起一套体面的房子,可见房子对年轻人的压力之大。
除了男女主角,其他人物角色的故事也和房子紧密相关。
这边邱凯琪的爸爸要结婚。
邱父在凯琪的生母去世一年后,遇到了真爱,将一个年轻的越南女人带回家,打算二婚。由于两人年龄相差过大,凯琪怀疑这个继母是靠结婚骗财的诈骗份子,坚决不同意。
事实上,这个越南女人愿意接受这段婚姻不是出于诈骗目的,也不是为了所谓的真爱,只是因为邱父有车有房。
那边陈子朗的妈妈要离婚。
陈子朗一家人挤在一个十来平米的劏房里。兄妹住的是上下铺,父母床小到翻不开身,一家人没什么个人空间可言。
劏房又名房中房,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种,常见于唐楼等建筑物。业主或二房东将一个普通住宅单位分间成不少于两个较细小的独立单位,然后作出售或出租之用。每个小房间的面积由几平方米到十平方米不等,月租金亦要三至五千元。
陈母做了多年家庭主妇,她受够了陈父的大男子主义作风,陈父整天大呼大叫,实行语言暴力,不帮忙做家务还专门制造垃圾,吃哪扔哪,口臭屁臭。
这个狭小的蜗居空间更是放大了这些生活问题,多年来也挤压得陈母喘不过气。陈母想通过离婚离开令人窒息的环境重新获得个人空间。
陈父陈母曾因爱情结合,感情却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消耗殆尽。现实生活中,这种名存实亡的老年夫妻婚姻太常见了,强行维持关系的原因可能只是子女的存在和生活的惯性。
由于家庭环境促狭,父母常年争吵,过早见识到世俗生活的本真面目,陈子朗的两个妹妹也摸索出了各自的生活方式。
大妹早早搬出家,没有固定工作,打多份工,游走于多个男伴之间,不向往爱情,不渴望家庭。
小妹则拜金物质,她精心包装自己品学兼优谈吐良好的女神形象,屌丝在她那只有当备胎的份,有豪宅的富二代才能谈爱情。
大妹的放浪、小妹的虚荣何尝不是看透平凡人婚姻生活后的清醒,她们想用自己的方式让人生开启easy模式有错吗?
《香港爱情故事》以房子为载体,折射的是现代社会三代人不同的情感状态。说它扎心是因为这讲的不只是香港,而是全中国。
想有“情事”,先过“房事”。事实上,房子这回事在2009年的大爆剧《蜗居》里就已经被六六犀利地指出来了。
11年过去了,我们对房子的热情只增不减。房价翻了几番,房子也已经是谈婚论嫁的标配条件。
以房子为代表的物质生活追求,早就成了禁锢现代人的精神围城。
《香港爱情故事》奇异地将心酸和温存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复杂的浪漫感,试图给这种精神困境寻求突破口。
所以我们看到男女主角身上总有那么点“穷讲究”。
两人会就着海风吃晚餐,坐在廉价的太空舱里谈心,仪式感满满地庆祝节日,互相宽慰加油打气……
这种“穷讲究’,源自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寻。
观众看不到男女主角哀叹命运不公生活艰难,看到的是两人积极认真地应对一地鸡毛的生活。
这种坦然从容的生活状态,其实我们可以从《天水围的日与夜》《岁月神偷》等很多香港影视作品看到。
《香港爱情故事》本质上是一出典型的港式温情小品,这是港人独有的人文主义浪漫关怀。
这类温情小品传达出来的理念一直都没变过:
生活很难,普通人拼尽全力可能依旧穷苦一生,但我们仍旧能够从琐碎和平凡中获得幸福和快乐。只要我们勇敢、真诚、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