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商到秦汉,自唐宋至明清,泱泱中华数千载,从不缺乏厚重的历史,更有璀璨光辉的文明,我们身为华夏儿女,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的传统与文化,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国家宝藏》一直以来从文物的角度出发,结合参与的各个文化馆藏的厚重历史,讲述文物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与奇遇,时隔两年,第三季登场后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与洗礼呢?
作为中国历史的缩影,故宫虽然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但它所馆藏的却不止明清的文物,在第一季中,故宫已经展现过它的深厚底蕴,那些帝王收藏的古代字画让人目不暇接。这一季中,这座经过六百多年风吹雨打和世事变迁的古建筑群,又将为我们展现怎样的华彩呢?
故宫博物院这次回归,展示的镇馆之宝改弦易辙,皆是明、清两代的作品,谈年代未必久远,但论价值则是珍品中的珍品,体现我国古代手工艺制作水平的高超外,也让世人了解彼时的中华。第一件藏品是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鼎,看名字有些烧脑,要记住确有诀窍,“明永乐”指它的敕造时间为明朝的永乐年间,也就是朱棣迁都北京后制造的;“青花”是指工艺,它的产地是盛产青花瓷的景德镇;“海水江崖纹”则是指它的纹饰;“三足鼎”便是它的器型了。
无论是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还是专注生活的小能手,青花瓷器见得大概都不少,毕竟这是古往今来最盛行且通用的瓷器品类之一,但用青花瓷做的鼎确实很难见到。首先我们说一下鼎,这是一种中国古代先民用于贮存和烹煮肉类的炊具,我们最常见到的作为文物的鼎,一般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鼎(历史书中的司母戊大方鼎复习一下),这也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代表作。不过这种炊具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我们常称王侯将相之家为“钟鸣鼎食之家”,钟是指编钟,鼎便是这种炊具,也就是说,鼎是贵族阶层才享用得起的炊具。
再将视线拉回这件青花瓷做的鼎,烧制这么大规模的瓷器是非常难的,烧制出来的目的显然也不是为了做饭,它是一种象征:是帝王江山永固的象征,亦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象征。而它展现的历史,则是有明一代最辉煌壮阔的一段。大家都知道明成祖朱棣是罕见的篡位成功的皇帝,他废掉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成为永乐大帝,为了证明自己的篡位理所应当,一直努力的做一个好皇帝:他迁都北京,固守住自家南征北讨方得来的广阔河山;他派郑和下西洋,恢复并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强对外贸易的同时扬我国威;他派人编修《永乐大典》,为中国古籍集大成者,大大恢复了元朝统治期间破坏掉的汉文化;而这尊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鼎,便是他在位时我国手工业水平的象征,也是为了迎接“万国来朝”这一盛事专门敕造的。
明朝几乎是小编最喜欢的朝代,虽然它在历史上是有名的穷,但也是出了名的刚。“土木堡之变”时它既没选择带着财富南逃,也没有想着让哪个公主或贵女和亲换取和平,而是立即扶持了新帝,由文武大臣们齐心协力镇守北京,最终守住了大明江山。而末代君主崇祯帝,虽然没能将积重难返的明朝力挽狂澜,但他自杀前杀了自家后妃、皇子、公主,宁死也不肯受那“靖康耻”。这么刚的朝代,由实力演员靳东所出演的文物故事也很刚,面对帖木儿汗国使者对自己刀斧加身,依旧展现出民族气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动其重开丝绸之路,让能绘制出上等青花的苏麻离青源源不断的来到中国。
故宫的第二件文物则是一个科技产品——金嵌珍珠天球仪,虽然它制作的初衷只是为了供乾隆帝把玩,但其中所涵盖的科技含量一点都不含糊。这件藏品是我国几千年天文、历法诸门学科的结晶,它清楚的标注了从地球所望出去的那些璀璨恒星。可惜的是,糊涂的乾隆帝只当它是个玩具,而女科学家王贞仪(张子枫饰)所提出的种种科学理论,在那个时代从未被重视,落后,已成彼时的事实。
唐太宗就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国家宝藏》这样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化类节目,它的意义也绝非展现文物那么简单,通过故事演绎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一件件文物背后的历史,让我们能够以史为鉴,也让我们感知到我泱泱中华的文明璀璨及大国魄力,珍惜先人们留给我们的文化底蕴,也珍惜现在这个文化昌明、富足安康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