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场电影叫《喜宝》,是根据亦舒的小说《喜宝》改编的电影,由郭采洁主演喜宝。
这种极端但也许会真实存在的拙劣戏码,看完让人有点压抑。父子,翁婿都偏爱同一个女人,从而引发亲人间的爱恨情仇,真的很讨厌,如果人做事都这么任性,这世界就乱套了。
难道是说,一个人缺什么就特别稀罕什么吗?钱是个好东西,至少它能保障衣食住行,从这个角度看,钱,没有原罪,它的确能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
善变的从来都是人心,有时候会让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像单纯善良的勖聪慧把喜宝带到了她的订婚宴上,从此喜宝成了父亲、兄长和父亲争相喜爱的女人,她不可避免地要质问喜宝。
面对聪慧的质问,由于喜宝自己生活的遭遇,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她甚至自嘲说自己的墓志铭上可以这样写:这是一个妓女,或者也可以写:这是一个被爱过的女人。
显然,她认为就算世人都把她看作妓女,她自己认为这段关系中是有爱的。
总之,富翁勖存姿赠予了喜宝数不清的巨额财富,那些财富是不是可以说明在这段相伴中,孤单而跋扈的老人也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精神慰藉,所以舍得大方回报以物质财富。
只是老头死后,喜宝把老头留给他的巨大财富,都交还给他的女儿聪慧,她什么都没有带走而离开,还得到了聪慧的挽留,就当是这笔金钱和青春的交易造就的红颜伴鹤发的恶俗桥段,最后竟然还延伸出来了所谓的爱。
到底是哪种爱,谁知道呢?反正喜宝是那么定义的:一个被爱过的女人。那么她呢?不如诚实点,那就是对一个把自己宠成公主的男人的回报吧,回报以真心的陪伴、尊重,和那么一点点感情,至于这点感情的属性,就无从领会了,去问编剧吧。
现实就是这样,给与不给的区别很大,爱与不爱看他最终肯给你什么,接受与不接受的区别也很大,看她最终接受了什么带走了什么,一开始就错得离谱的感情,从来没有什么纯粹可言。不要试图用爱粉饰,那会让人有点反胃。
忽然想起哪里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男人不爱自己的妻子,只爱自己的情人,那是他心上的白月光和朱砂痣,可是他死后,却把所有财产留给了妻儿,留给情人的仅仅是他生前最爱的一片红叶。
难道在他眼里情人的感情和青春只配得一片红叶?给了物质就是对所谓爱情的玷污?而白月光和朱砂痣从来都是存在在幻觉中,到底最功利最算计的人是谁?
话题还转回来。可以说喜宝是个被宠过的女人,像宠小猫小狗的那种宠。
而人总是贪心的,往往是得陇望蜀。得到一个人男人无底线的恩宠后,如愿得到了她从小缺失的父亲般的怀抱,得到了钱和钻石,还幻想从人家女儿未婚夫身上得到爱情,有这么美的事情吗?
也因此,知道女婿宋家明居然爱上了喜宝,看到女儿聪慧在婚礼上一边和丈夫拥抱一边落泪时,作为父亲的勖存姿打了喜宝耳光,他说:谁让你的父亲不是勖存姿呢?你得到了想得到的,也得付出代价。
于是女婿宋家明死了,喜宝活了下来。
好在故事的结局,给了人一点希望,我是说聪慧的转变和喜宝的离开,同样算是一种积极的选择了,至少给人一种不再沉沦的感觉。
虽然,这个结局又仿佛是个童话故事。就当是给这个崇尚物质追求的人们一个童话般的念想吧。就当是一个灰姑娘的一场美梦吧,让人相信灰姑娘一旦穿上水晶鞋现在舞会上,立刻就得到了富人们的青睐。
至于灰姑娘变公主的过程,我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表述:灰姑娘想要让王子爱上,她也得先穿上水晶鞋,坐上南瓜车,才能到王子的身边。所以失去了南瓜车和水晶鞋的灰姑娘,即便是站在了王子面前,他也不认得你,需要靠一只水晶鞋来确认。
所以魔都才会出现奇葩的名媛群吧?
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想走捷径得到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仅仅穿上了水晶鞋远远不够。
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一个人降临在人间,一开始所处的物质基础从来就没有公平过。尤其是绝对的财富和贫穷之间。
但是,又似乎,没有钱的物质上的穷是一种穷。有钱但精神上和情感上的穷也是一种穷。难道只有人的思想可以公平地无限遨游?当然,先解决衣食住行,才有思想遨游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