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胡》,这是一部印度电影,整部电影中只有一个演员,就是一个大概三岁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就叫:皮胡。
故事的大概意思是,在一个小女孩生日当天晚上的派对中,小女孩的父亲回来晚了,和小女孩的母亲两个人吵了一夜架,早上的时候小女孩的父亲到外地出差去了,小女孩的母亲当天晚上吃安眠药自杀了,小女孩一个人在家里过了惊险的一天。
先说最后那个叫皮胡的小女孩是活着呢?还是死了?
很明显,最后那个小女孩是死了。影片虽然最后一个镜头是小女孩坐在床底下玩积木,还说了一句话,小女孩的这句话其实是在点题,她想要一个家,要一个对她来说温馨和睦友好的家。
无论最后这个小女孩是活了还是死了,这个事儿都是一个悲剧。这是印度真实发生的事件,只是这不是一个事件,是几个事件综合起来了。
印度那个真实的事件中,小女孩的父亲开枪打死了小女孩的母亲,然后自己开枪自杀,一天多以后小女孩才被发现,被她的爷爷发现,小女孩还活着。
很明显无论是现实版还是影片表现的,这个小女孩其实都是无辜的,无论怎么说她仅仅两三岁。而她的家庭肯定是出现了问题,既然小女孩是无辜的,那么问题肯定不在她这边,那么问题就在她的父母。
一直以来比较认同一个从国外传过来的家庭关系排序。这个所谓的家庭关系排序,对于讲究孝道的我们国情来说,是有点儿背逆的。
这个家庭关系排序,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家庭里面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
一个家庭里面作为男女主人的夫妻之间的夫妻关系,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家庭必然会出现问题,并且是大问题。这是家庭的基石,如果这个基石动摇了,这个家庭就很有可能会飘摇,会破碎。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来,他们的家庭结构大概是这样子的。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家庭很富裕,但是对家庭的照顾和陪伴就会显得不足。小女孩的母亲应该出身还可以,但是貌似她一直负责的角色是貌美如花,并且是孤独的一个人在家貌美如花,那么她就会有很多怨言。
影片中小女孩母亲遇到的情况和中国的一部老电视剧《当北京遇上西雅图》中,表现的是一样的。
你觉得这个男人买不起你喜欢的高档包包,这个窝囊的男人能做的只是每天陪伴你,于是你不忍过这样的日子,选择了那个能让你为所欲为的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包括一堆奢侈品包包。
当这个姐们儿每天孤独的坐在高级别墅里面,面对着那一堆奢侈品包包的时候,会心生怨言:为什么我选择的这个男人不给我买早餐,不去给我买包子油条豆腐脑呢?
其实,当初这个姐们儿,如果选择那个能够给她每天买早餐买包子油条豆腐脑的男人的时候,她也会离开他,会觉得这个男人太过于窝囊,自己这么庸庸碌碌的一生是不值得是不划算的,她会离开这个窝囊的男人去选择那个那让她住在别墅里,能够买自己任何喜欢的包的那个男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人性,这是无解的。
回到影片,小皮胡面临的问题有解吗?
也许吧,如果这个小女孩的父母之间的关系能够更融洽一点,或者她的妈妈能够更富有责任心一点,就能够避免。
如果看完电影之后,你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基石,那么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