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流浪地球》要重映的消息,条姐百感交集。
2019年春节档,并没有被看好的小破球创造了票房奇迹,条姐也非常开心。
但是看到同期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骂声一片,口碑翻车的时候,条姐懵了。
时至今日,这部号称“疯狂三部曲最后一部”的作品,在豆瓣的评分也极低。
当时伴随着低评分的,还有很多负面消息。
票房不行,蹭刘慈欣热度,低级幽默不好笑,宁浩被气到退出微博…
条姐真的很不解。
票房不行?22亿,是宁浩生涯票房最高作。
蹭刘慈欣热度?立项多年,和小破球同期上映,哪有时间蹭这个热度?
低级幽默?全片充满讽刺和隐喻,条姐看的场全程笑声不断,我本人更是三刷为敬。
宁浩江郎才尽?条姐觉得“脱胎换骨”更准确…
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五年内最好的国产喜剧片。
01
《疯狂的外星人》,有一个很老派的故事梗概。
一个来自外星超文明的使者,来到地球建立外交关系,联系到了地球上最先进的国家——美国。
这个使者脾气很大,瞧不起地球物种。
傲慢的态度导致了意外的发生,外星人坠落到了中国一个游乐场里,被一个落魄的耍猴艺人错当成了猴。
艺人养的猴受伤了,于是开始训练外星人,让他吃尽了苦头。
美国特工追踪到耍猴艺人这里,逼迫艺人交出外星人。
外星人终于拿回了自己的高科技装备,积愤爆发,要毁掉地球。
而那个谁都瞧不起的耍猴艺人,阴差阳错之下,拯救了世界。
在条姐的印象里,这类故事框架在90年代比较常见,不过主要存在于连环画、《故事会》之类的读物里。
那个年代,大众对于美国,或者说外国的态度非常复杂。
我们一边对那里美好而先进的生活抱有憧憬,一边又因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而怀有敌意。
我们既想要他们的尊重,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强大。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人运用某些中国独有的智慧去解决外国人的高科技和文明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成了一个广受欢迎的故事框架。
在这样的故事里,老外演的大多是滑稽的丑角。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我们国家真正的进步,大众的观念也和那时完全不同了。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意淫的可笑,对于平等和尊重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再看到这样的故事,年青一代的观众最直观的感觉不再是好笑,而是不适。
在《疯狂的外星人》里,高高在上的外星人被当成猴子训练,陪酒、接飞刀、骑自行车、练金枪锁喉。
嚣张跋扈的美国特工被耍得团团转,抱回去只猴子当成宝,把主角拉出来的圆球放在嘴里含啊含。
有人在影院里看得哈哈大笑,有人去豆瓣上怒喷电影低俗无聊。
这样的情况,本身是一种进步,是可喜的现象。
前提是,《疯狂的外星人》真的是一部如此落后而愚昧的作品。
02
这部电影到底好不好笑?
分人。
根据条姐的观察,观众普遍有三种反应。
一类是阅片量不多,抱着轻松的态度来看电影的合家欢型观众,条姐刷的三场里大多是这类。
他们全都笑得很大声。
一类是喜爱电影,阅片量稍多一些,看完后也热衷于发表感想的年轻观众。
他们大多给出了差评,对宁浩表示失望,并表示同期韩寒导演的《飞驰人生》比这要精彩得多。
还有一类是条姐这种,认为这部电影既有深度,又有技巧,哈哈大笑之余跪得五体投地的粉丝。
条姐无意扭转谁的看法,只是忍不住想将自己的所得聊一聊,假如你看了之后有兴趣,可以再去看或者回顾一下。
只要在这过程中收获一丝丝乐趣,条姐的目标就达到了。
《疯外》讲的是一盘斗兽棋的故事,棋子分别是外星人、美国人、中国耍猴人和猴。猴和外星人产生了一定的重合。
外星人克美国人,美国人克耍猴人,耍猴人克猴和外星人。
最后,所有的棋子达成了和解。
这个故事表达的内核,一方面是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剥削压迫的血腥本质,一方面强调了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本质上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受到生物本能的驱使而行动的。
在电影中,这个道理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形式被一再强调,最终成为解决核心矛盾的手段。
斗兽棋/食物链类的故事并不罕见,种族压迫作为一种题材也不算新鲜。
但我们看电影,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新鲜。
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在于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
条姐第一次感到有东西,是片头曲过去后的第4个镜头。
在缩小的美国国会大厦场景中,有一个工人冒出头来,旁边立刻有一个装扮成自由女神像的演员为他点烟。
国会大厦象征美国的权力,自由女神像则象征普世的自由价值观。
最浅一层的理解,是讽刺美国对外宣扬的价值观的虚伪。
往深里想,就是对自由和权力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解构。
整部片子里,最惊艳条姐的片段,是外星人的意识传送到猴脑中,以猴子的身体复活。
猴子戴上金箍,随便拿了根棒子,就成了呼风唤雨的美猴王。
很多人直呼原来这就是中美合拍的美猴王,两开花完事儿。
但条姐认为并没有这么简单。
从古至今,人们始终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津津乐道,因为这个故事中充满了对秩序的挑衅,对阶级压迫的不满。
人们对孙悟空有多喜欢,对阶级压迫就有多不满。
外星人以猴的形象重临,与孙悟空重合,在内核上正是揭示了这一点。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致敬,还是一个对孙悟空形象的解构。
其艺术张力是非常强的。
条姐知道,看到这里,你很可能要说这是过度解读。
其实条姐自己也很头疼,因为这部电影实在太容易让人过度解读了。
但,是不是过度解读,是有办法识别的。
那就是,你所解读出的信息,是否与主线有关联,能否实现逻辑上的自洽。
然后是,核心的逻辑和道理,是否有意义。
这就像讲相声,你听个一小时的场,后10分钟的故事和前10分钟看起来已经完全没了关联,但听到最后包袱还是会接上,让观众恍然大悟。
如果缺乏一个有迹可循的结构,没有能够自洽的逻辑,那就不是作品,而是闲扯淡了。
03
《疯狂的外星人》单从剧情节奏上看,的确是不如前两部《疯狂》紧密。
但这只是表面上。
《疯狂的石头》这样的电影,就仿佛摆在你面前的一排小蛋糕,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味道,一口一个,吃到最后捂着肚子喊过瘾。
而《疯狂的外星人》则是一大块千层蛋糕,一口咬下去,有奶油,有果仁,有樱桃,有巧克力。
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
细细品咂,滋味无穷。
如果你把一个场景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剥离出来,梳理出各自的故事线,你会发现虽然每条先可能都单薄一些,但线索的数量着实不少。
而这些故事在外表和内核上的关系,有着前者所没有的韵味。
这种更加立体化的表现手法,显现出了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在国产商业片中已经一骑绝尘。
除了故事之外,大咖们的表演也很让人惊喜。
黄渤和沈腾两位演员身上,根本就读不出“演技”两个字。
因为他们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他们不是黄渤和沈腾,而是耿浩和沈腾飞。
各有各的执念,各有各的纠结,各有各的小聪明。
各有各的气魄。
在条姐看来,作为喜剧演员几乎已经达到巅峰的沈腾,这次才终于展现了作为演员的实力。
这实在是中国喜剧史上一次殿堂级的合作。
《疯狂的外星人》并不完美,至少结尾是这样。
观众们都表示,无法接受沈腾片尾失了智的行为,更不能接受外星人的反应。
影片应该终结于那5分钟前。
在条姐看来,结尾的剧情确实处理得过于粗糙,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但这5分钟,必不可少。
没有这个结尾,导演就等于只展现了问题,而没有给出答案。
击败外星人,只是展现“生物终究无法违反自己的本能”。
如何送走外星人,才是“不同物种之间该怎样和解”的答案。
尽管,这答案毕竟还是有些一厢情愿。
最后,条姐还是想说说这部片子的尺度问题。
有许多观众对于电影中出现的猴戏训练,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以及一些市井文化内容感到不适和不满。
对此条姐想说,猴戏是存在的,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是存在的,酒桌文化那样的市井文化也是存在的。
如果你没有见过,可以看看驯兽师相关的资料,看看种族主义者的言行,看看街边摊那些酩酊大醉的农民工。
这是关于他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才是真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