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谋杀”了伟大的希区柯克 裂变成多个超我形态

冬天到了,在家里看电影仍旧是最享受的生活。 写了这么多导演,发现有一个我很爱的导演还未提及,那便是阿尔弗雷德·…

冬天到了,在家里看电影仍旧是最享受的生活。
写了这么多导演,发现有一个我很爱的导演还未提及,那便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全世界受希区柯克影响的创作者以及喜欢他的影迷太多,多数电影学术者也都会拿希区柯克当做范本进行研究,我也不例外。

马丁·斯科塞斯曾比喻说:“其实希区柯克的电影也和漫威电影一般是主题乐园,但他的矛盾性和冲击性令人惊叹。”

的确,希区柯克的电影很“套路”,但他的套路建立在故事内核的多变性上,也建立在人物的魅力之中,更建立在观众的好奇心下。

 

 

作为悬疑类型片的大师,你可以说他一辈子也好像只拍了同一种电影,但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精彩之处,且每一部电影都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场面。
这个时候我们开始真正思考希区柯克的创作价值时,才觉得他是如此浪漫和可爱。

难道不是吗?
他知道观众喜欢看俊男美女,所以绝大部分电影都是绅士和金发美女的搭配;
他知道观众猎奇心较足,所以采用悬疑片的拍摄手法,层层递进,站在观众的思维角度去揭开种种谜底;
他也知道观众对于美好结局有强烈的希望感,所以很多电影他都完美呈现了一出浪漫喜剧结尾。

 

 

能够站在观众角度去创作的作者绝对是一个大娱乐家,他不故作深沉,也不自我迷恋,更懂得电影怎么样拍才好看;
这就是希区柯克的价值体现,他告诉很多后世的导演,电影不要过度表达自我,它始终是一门和人类交谈的艺术。

当然,这只是类型片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希区柯克不是安东尼奥尼,在好莱坞语境和欧洲电影语境已然产生不同效应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多维度去看待电影艺术的魅力;

安东尼奥尼《奇遇》
电影可以是希区柯克,也可以是安东尼奥尼,这些电影先驱者为我们创造了多种电影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多种电影素材,在后人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理应取其精华,把更多形态转变成意想不到的电影体验。

安东尼奥尼《蚀》
这是我在希区柯克电影中所提炼出来的内核,看似紧张精密,却又极为轻松快乐。
我本很想聊一聊希区柯克最冷门的《忏情记》,当年看了《西北偏北》《后窗》《美人计》《迷魂记》等一系列他的电影后,《忏情记》的出现又打碎了我对他的解读;

《忏情记》由蒙哥马利主演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不希区柯克的电影,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而为什么不写《忏情记》,是因为我突然偶然看到了英格丽·褒曼的一部纪录片,转而想到她与希区柯克合作的《爱德华大夫》。

英格丽·褒曼
在这样一个追求爱情与自由的巨星身上,电影只是她的一个缩影,人们说“人生如戏”,褒曼跨越了半个影史,合作了伯格曼、怀尔德、罗西里尼等多位传奇大导演,经历了婚变和指责,却依然保持对电影的热爱,这很是让我敬佩;

希区柯克拍摄《美人计》片场,与英格丽·褒曼和加里·格兰特一起闲谈
希区柯克曾说:“褒曼是一个爱电影胜过爱生活的人。”这是一个幻想与现实参半的女演员,在她身上,我观测到了一种“醒悟之美”。

于是再回看她与希区柯克合作的《爱德华大夫》时,才猛然发觉这个角色有多么贴合她本身的性格魅力,本色依然是创造一个角色最大的利器,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这都是一种探索自我的过程。

褒曼之所以成为褒曼,格里高利·派克之所以成为格里高利·派克,希区柯克之所以成为希区柯克,全然是一种超然的本色在作怪。

如果你看《爱德华大夫》的简介,会发现有这么一句介绍语:“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

《爱德华大夫》片场
此后,精神分析便成为了此片难以磨灭的印记,事实如此,在希区柯克的编排设计中,引入了弗洛伊德般“梦的解析”,让人们沉迷于一种零碎的组合拼凑中;

 

 

加上希区柯克擅长捕捉观众的好奇心,所以把悬疑设置从头铺垫到位,2个小时的电影中,几乎有一个半小时都在和我们玩游戏;
你走入了他的悬疑梦境,便想要跟随角色找到出口,而出口处,却又隐藏着最大的阴谋,这时,你才发现,希区柯克的电影不仅仅只是梦的解析那般机械化。

一个理智冷静的女医师,遇见过奇奇怪怪的精神病患者,却唯独爱上了自己的新上司,用一见钟情来形容褒曼所饰演的康斯坦丝并不过分,或许在平常电影中,你会觉得过于虚假,毫无情感的积累和铺垫,便对新到来的爱德华大夫一见钟情,似乎有些操之过急。

但希区柯克的浪漫之处便在于就算在悬疑片中,男女主角依然可以谈一场非凡的恋爱,且女主角愿意为爱而冒险,这样的爱情故事你难道不觉得感动吗?
这才是希区柯克叙事的强大,人物的情感动机是和悬疑解密是一同进行的,观众不但会深受感触,还会把自己代入到情境中,想试图看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爱德华大夫的到来让康斯坦丝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一面,而紧接着爱德华所表现出的异常却让康斯坦丝发现了他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他并非真的爱德华大夫,而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故事进行到这里,疑案浮现,病症凸显,格里高利·派克的角色身上,三种病症牵制着我们和康斯坦丝的心——妄想症+记忆丧失+罪恶感。

这是希区柯克所想要表现的人物病症,并想着怎样一一解除这些病症。
这时,他利用康斯坦丝的分析师身份带我们进入了一场超现实主义的梦境,同时,爱情的冒险从未停止过。

于是便有了一句最经典的台词:女人在恋爱之前可以是优秀的精神分析师,一旦恋爱就成了病人了。

这是局外者阿利克森教授所幽默讽刺的一句话,却很适合解读于整部影片;
多数人会把整部影片的精神分析和梦境解析当做重点来解读,这是希区柯克所表现出来理性的一面;

他建立了一种合理的期待,合理的关系以及合理的疑案,随之他需要打破这些构架,从中拉回情感的本质——爱可以消除一切。

康斯坦丝是他电影中最为出彩的女性角色之一,尽管知道疑案重重,却坚信爱人不是杀人犯,于是极力帮他找回消逝的记忆,并且冷静的利用杀人犯的心理障碍,突破了危险的防线,主动性的把握了自己爱情的幸福。

这在过往由男性主导的希区柯克电影中是很少见的,康斯坦丝展现了一个女人极致的两面性,愿意为爱而付出,也极度聪明睿智;
她解析了约翰有关于达利眼睛梦境的关键点,制服了真正凶手。相反,派克所饰演的约翰,反而有一种无力感,似乎以自己的“美貌”便赢得了爱情和自由。

 


可人物矛盾必然要如此设置,才能引发观众的注意力,套上希区柯克惯用的悬疑式+黑色幽默+首次采用梦境解析,依然将观众的观影共鸣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有时候我们知道结局,却依然想看他怎样破局,这是希区柯克所带来的电影财富,以至于像夏布洛尔和斯科塞斯等后世导演也经常取之一用。

 

 

 

其实希区柯克的电影是一条理性和感性同时在流动的曲线,我记得在《后窗》中同样是如此的心情起伏,但结构却大不一样,他把握了人类心理精神状态,并放大至影像中,后来的人其实无法复制他。

而归结到他的本质,我想他和很多影迷一样,表达着我想在电影中看到什么?而非电影想让我看到什么,于是他经常性谋杀了自我,裂变成多个超我形态的希区柯克,最后还原成一种影像精神,那种精神,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今夜我们都是希区柯克。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