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导演,名叫大卫·克南伯格,人们这样评价他——
大卫 克罗南伯格的片子被人称为:超越一万光年
意思是前卫到不知到哪里了。
不过,现在来看,后现代已经让前卫也变得没什么大意义了。
到处是前卫,前卫就等于是老土。
老土是我们的回归的本质。
出生, 生命, 死亡。
这就是前卫或者也可以说老土的载体。
超越一万光年的人,拍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有点让人看不懂。
不过叔好像看懂了。
这部电影叫《欲望号快车》。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超越了《色戒》的作品,比《色戒》更深层次地解读了人类的欲望。
开头就是关于男女主角的乱搞。
女主角在一个车库。
男主角在片场。
男主角是个制片人。
在和自己片中的女演员乱搞。
结果,他俩还是两口子。
不知道结婚没结婚那种。
男主角开车,出了车祸,对方男的死,女的伤。
结果男主角和受伤的女的,相识,又搞到了一起。
于是发现了新世界,那就对方是一群通过还原车祸,来寻找某种意义的人。
仔细想了一下,是第二喜欢的柯南伯格(已补六部)。解构主义,提取车祸和性爱表面的相似和深层的共性——碰撞、随机性、窥淫癖的快感来源、痛感、濒死体验等等,这其中大都是表层的、臆想的相似性,通过很机械的方式予以关联(各种场景内逐步深入变态的车震)。慢慢的触及到深处的共性——像无视生死的感官刺激追求等等,直指盲目而被不断放大的毁灭欲,也就回归了柯南伯格的母题。唯一的毛病大概是,这样的联系是作者的臆想,不能说牵强,但表达出来非常别扭,很“机械式的”重复。此外,男主的职业和车祸照片是比较值得在意的,或与《论摄影》中关于摄影师职业的道德难题有关,那本片在对机械的讨论上,除了荒原狼式,关于汽车的末世寓言,还应该包括摄影机?
从未想过性与车的关联会如此紧密,亦或是令人错愕的定位交换:前者在工业化进程中愈发“机械”,而后者则转变为“情人”般的存在。当镜头缓缓掠过阳台缠绵的二人,聚焦于下方车水马龙的世界,我们便能直观体会到这一联系的构建。被缝合的伤疤,被修复的车辆,都带有残缺的共性,在性爱中我们寻求残缺,正如我们本身就是残缺的一般。在无数体位的探求中,个人情欲的宣泄与工业社会的意象逐渐不可分离,是前者重塑后者,还是后者改造前者?柯南伯格最擅长的事,大概就是用最机械、最冰冷的镜头去营造出最奇情且暧昧的影像氛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