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的少年感 有一种少年持重的矛盾魅力

每次提到陈凯歌,我就会想到我那个在大学教影视鉴赏的闺蜜。有一次她和我说,她在课上问90后年轻的学生们,《流星花…

每次提到陈凯歌,我就会想到我那个在大学教影视鉴赏的闺蜜。有一次她和我说,她在课上问90后年轻的学生们,《流星花园》、《大话西游》、《霸王别姬》、《小时代》这几部片子,看过的请举手。你猜哪部片子看的学生最多?看了我的主题,你可能猜到答案是《霸王别姬》。但是当时这个答案对于我来说是震撼的,论时间、题材、价值观、与年轻人生活的关联度,都不应该是《霸王别姬》。

闺蜜给出了答案:现在的孩子,电影拉片都是从豆瓣榜单250开始看的,而《霸王别姬》稳坐第二位。有意思的是,第一名是《肖生克的救赎》,三四位是《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霸王别姬》是世界电影黄金1994的不速之客。后来我又往深里想了想,虽然第五代导演各自拿过奖,有分庭抗礼的地位与成就,但是《霸王别姬》除了它的艺术性,还有它超前的巧劲儿。

能够让这部老片,给历代中国年轻人看,都百看不厌,迭加出一层层的经典来。首先它题材涉及同性,放到如今的中国影视市场依然是先锋的;其次它的历史跨度囊括了中国最云谲波诡的那一段,格局够大。它的京剧氛围放在今天,又有了一种顺应国粹的洋气。当然,它还有风华绝代的张国荣,最石破天惊的一次表演。

最后它的故事节奏与戏剧性够强,没有古早老片的留白那么多。其他几位大导,张艺谋的成名作《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可能真的有点土,耐心欠奉。(排名最高的是《活着》,已经不能播放了)。野路子冯小刚类型电影,京片子的中年幽默,可能会被现在的孩子,称之为油腻。

其他的第五代,霍建起、田壮壮、黄建新已然成为教课书上的名字。像《喜宴》《悲情城市》《牯岭街杀人事件》那种台湾经典文艺片,还有香港导演们黄金时代的作品,都有着浓重的历史感,更多时候沦为影视专业的学习材料,和怀旧时分的佐酒菜。当然,除了王家卫。我和年轻人推崇杜琪峰,他们会反问:是王家卫的那个牛逼摄影师吗?所以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成为了华语电影一道丰碑,上面写着免死金牌四个字,无论陈凯歌之后拍过多少烂片,都没有办法质疑陈凯歌才华翘楚。很多人说陈凯歌这部作品,有他父亲的帮助,和他后来的作品,完全不是一个档位,我觉得这件事儿很难说清楚。

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导演,确实精于戏剧,获得过第一届和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对于《霸王别姬》没有直接的辅佐,也对陈凯歌有耳濡目染审美浸泡的帮助。在父亲陈怀皑1994年去世之前,陈凯歌的作品光彩四溢:1984年《黄土地》、1987年《孩子王》、1991年《边走边唱》(我给他们取名黄土三部曲)。三部电影从形式感到镜头调度,到要表达的宿命感,都极其相似,直到1993年《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确实是陈凯歌的转型之作,他电影里高浓度的寓言感与人类责任感,开始减弱,镜头与画面也摒弃了辽阔壮美,朝浓郁冶丽发展。
《霸王别姬》后,1996年的《荆轲刺秦王》、2008年的《梅兰芳》,我私以为虽难以与前作抗衡,叙事与画面但还不失一个大导的风骨。

所有我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陈凯歌在父亲去世前后,才开始放开手脚,拍他真正想要拍的东西。这是所有二代终生的主题:与父辈的逃脱与依恋,突破与回溯。他不是高产的导演,但这些年拍的题材与风格,真的五花八门。《风月》:一个深宅大院里宿命轮回的故事,是《霸王别姬》的废角料。(当一部大制作耗费的时间与金钱过多,片方会攒一个盘子来再拍一部电影平衡成本,比如《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
《荆轲刺秦王》:一个周所周知的故事,陈凯歌对嬴政有自己新的解读。
《温柔地杀我》:这是最让我震惊的一部西语片,也是陈凯歌唯一一部西语长片,居然是一部三级片。加了一点悬疑惊悚,有点《本能》的意味,但乏善可陈。

《和你在一起》:温情脉脉的父子情,父子、传承是陈凯歌的母题。
《无极》:嗯,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
《梅兰芳》:看得出陈凯歌想超越自己,但是《霸王别姬》空前绝后,黎明也不是张国荣。
《赵氏孤儿》:又是父子情与传承,夹杂着复仇。
《搜索》:网络时代的现代故事。
《道士下山》:虽然也是关于传承,但陈凯歌试图回到寓言与哲学的范畴。
《妖猫传》:《道士下山》一脉相承。我是在看完《演员请就位2》对陈凯歌产生兴趣的。他在这档综艺里相当迷人,有一种少年持重的矛盾魅力。你能感觉到他对新事物、年轻情感的敏锐好奇,也能感觉到他大局为重、为人师表的笃定与责任。英语与古诗词信手拈来,现场每一句临场发挥都是书面语的表达。恼怒与失望,也处理得圆滑且体面。大众对他的提炼是:少年感。

回顾了他所有的作品之后,的确如此,他从入行到殿堂庙宇再到如今,心里一直住了一个少年。所谓少年,我的总结是,陈凯歌迷信爱、温暖、希望、宽容、和解。我觉得除了他天性如此,也是他的选择,他的《少年凯歌》写了很多人间疾苦,还有他面对世间苦难的思考,他最终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此后的许多年里,我渐渐懂得,人性是植物,需要在美好——诸如水和音乐——环护下,才有清香。我们当时的人性,是在泥污里再三被践踏,又被晒枯的一条裤腰带。又想到,那些花的种子是风带来的,没有风,烧焦的坡上就什么也不长了。昨天的《演员请就位》里,李诚儒表示当初受到评论的影响,没有看过《无极》,说现在的很多电影,形式大于内容。陈凯歌反击:他是梨园子弟,摇头晃脑,戏就来了保守,是生活和沉浸在过去时代中间的一位老艺人。

虽然他的语速依然慢慢悠悠,内容也是山路十八弯的迂回,但群众的耳朵是雪亮的,听出了阴阳怪气。赵薇当场就笑场了,让陈导你以后不要挤兑我。这大约是陈凯歌在这个节目里第一次失态。

当年《无极》备受诟病,陈凯歌生的气,可比这大多了,在媒体面前风度尽失,与同期上映的《如果爱》针锋相对。因为被网络改编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陈凯歌说出了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这句名言。《无极》被嘲讽的原因,可能就是李诚儒说的形式大于内容。但今天再转过头看陈凯歌,就能明白。

《无极》启动了豪华卡司,顶着中国第一部玄幻电影的招牌,飞来飞去无非就是表达一个观点:世界上没有比爱更重要的东西。
钱、美貌、金钱、权力、倾国倾城饕餮盛宴,都不如有一个人真爱你重要。

这就是一个少年看待世界的方式,想要提点世人的箴言。用寓言式的台词,其实在陈凯歌早年的《边走边唱》里就用过了。但《边走边唱》讲了两代瞎子神神宿命轮回的故事,贯穿始终的是:因为人间太脏,所以封住了落入凡间的天神眼睛。《边走边唱》的寓言感,和它电影本身的戈壁质感、故事内容、阴沉基调、哲学深度是协调的。而《无极》,因为要兼顾中国第一个玄幻电影的画面美感,故事确实薄弱了。也因为过于华丽,而削弱了深刻感,揉杂成一种故弄玄虚的不知所谓。

《道士下山》是延续。《道士下山》也有着《无极》的毛病。美不胜收,每一场打斗都是落英缤纷,连林志玲的偷情都要踩着花路。

陈凯歌往里面拼命地塞哲学表达:
我在里面看到了三层:王宝强想要教师父范伟禁欲之术,范伟说:人生70古来稀,去掉前面10年,最后10年,还剩50年,还有加上刮风下雨,人生顺顺当当的事情能有几件?为什么还要禁欲呢?不学。陈凯歌就让单纯的王宝强去经历,去思考:要不要享受?要不要复仇?学功夫到底是为了什么?最后张震和王宝强站在群峰之巅,方才明白,学功夫就是为了得到万物齐一,天籁地籁人籁的重合。

道士下山一趟,最终归山,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的禅宗三个境界。这就是陈凯歌的少年之处啊,别的导演在忙着玩历史权谋,玩好莱坞叙事,玩技术革新,他在那里挖老庄,挖人生的意义。这是很多导演已经放弃的青涩老旧主题,陈凯歌孜孜不倦,还那么直给。因为故事还是薄弱啊,整体就是王宝强到哪里拜师,师父就死,弹幕上说:简直是扫把星下山。这其实也是陈凯歌的浪漫,你要看小说,我偏不,我给你看散文。

到了《妖猫传》,陈凯歌有改进,故事上有了悬疑感,用的还是白居易和《长恨歌》这个大IP。讲述的主题还是爱和守护,来了一对实打实的白龙少年,执念守护爱情和正义。画面也是每一帧都经得起海报的重任,陈凯歌这么多年,关于散播美与爱的执念,一直没有变过。

在《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献礼片里,陈凯歌还是安排了两个西部少年,刘昊然和陈飞宇,莽撞而拥有原始的善良,策马奔腾,向神州11号的降落地、太阳的方向驰骋。

在陈凯哥的叙事里,少年代表恒久远的善良、希望、力量。还有刚才说到的母题:父子、传承。陈凯歌虽然也很早就接轨国际,《边走边唱》就是西方投资,所以瞎子师父唱的歌都用了普世的通俗唱法。

他的儿子们也相继送出国读书,平时交流都用英文。但陈凯歌没有办法像李安那样,真正用西方价值观叙事,拍出《冰风暴》《断背山》那样的电影。他骨子里都是东方宗族、哲学、宗教的烙印。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子/师徒传承。

《孩子王》《边走边唱》《和你在一起》《赵氏孤儿》《道士下山》《梅兰芳》,半数以上都与这个主题息息相关。《演员请就位》第一季,他最后执导的短片还是关于师徒。

陈凯歌受父亲影响深远,梨园深植在他内心。在陈凯歌看来,道统一定是高于法统的,人要尊师重道,要对传承有敬畏之心,对后辈要提携爱护,有了这个循环,才能泽被后世,代代相传。这大约是他身上始终有少年谦卑感的原因,而传承意味着什么?

希望。最后,我观察过陈凯歌的悲剧。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说悲剧有两种解决方式:莎士比亚式的或契诃夫式的。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最后舞台上堆满了死尸,天空盘旋着某些正义。而在契诃夫的悲剧里,所有人都是不快乐的,痛苦的,幻灭的,悲哀的,可他们都还活着。陈凯歌的悲剧大多莎士比亚式的。《霸王别姬》其实是李碧华的同人文,她少女时期看张彻的《报仇》,对里面的狄姜双生(推荐大家看看姜大卫当年有多帅)的悲剧耿耿于怀,于是让小楼复活,衍生出了《霸王别姬》。

李碧华的结局是契诃夫式的:程蝶衣被下放到工厂,隐了性向,娶了妻子。两人再度香港重逢,皮松肉皱,佝偻老态,有了这样一段对话:师弟——小楼讲得很慢,很艰涩很诚恳:有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对你说——说吧。我——我和她的事,都过去了。请你——不要怪我!小楼竭尽全力把这话讲出来。是的,他要在有生之日,讲出来,否则就没机会。蝶衣吃了一惊。他是知道的!他知道他知道他知道!这一个阴险毒辣的人,在这关头,抬抬手就过去了的关头,他把心一横,让一切都揭露了。这结局何其残忍,苟且偷一生,临了欲断魂。从肉身到人性,里里外外剥得丑态毕露。陈凯歌的结局是:程蝶衣一刎断恩仇,女娇娥既是英雄末路,又是虞兮奈何。这结局,守住的是气节、勇敢、爱情、个体的正义。

陈凯歌的其他悲剧也是如此,荆轲死时向嬴政微笑,程婴与屠岸贾互刺而亡,如果爱没有解决问题,那死就是出路。以死明志,一切又回到了正义的循环里。这是一个少年的刚烈:宁死不屈,绝不苟活。但陈凯歌有一个bug,陈凯歌不会拍爱情,他的爱情戏很单薄,没有那种百转千回的层次。他电影里的女性形象和姜文一样,极其美,并且带有强烈的地母感,很多时候是一个象征的崇拜符号。
这和陈凯歌在现实生活里的情感,无不有共通之处。他喜欢强势的女人,不会处理离别,从始至终都有一种少年的羞涩、无措、被动、优柔寡断。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