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伦敦奥运会。
我恰好打开电视,是女排比赛。
美国女排获得了银牌。
而主教练是郎平。
那一刻的画风很奇怪,美国女排的姑娘们欢呼雀跃,但郎平却一言不发,异常冷静。
我妈说:郎平真厉害,竟然带着美国人赢了。可是,怎么不在中国教呢?
我关上电视的一刹那就在想,郎平在想什么?她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多少惊涛骇浪。
果然,开始有人骂她,说她是汉奸卖国贼。
我很奇怪地想象那些骂人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为什么她不能去美国执教?
一个女子,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并且可以去外国执教,难道不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事情吗?
然后,她回国了,接了一个烂摊子的女排。
我也奇怪,为啥经过这么多年,女排成了烂摊子。大家都不敢接手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我不是体育爱好者也不关心这些家国大事,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是,中间这么多年,一定发生过不少事情。
她终归是回到祖国。
重新执掌中国女排。
我想,这背后一定有一个信念在支撑她,我绝对相信这个信念是祖国。
我只是听说,她接手的条件是按照她的想法来,她去除了从前那些陈旧的训练方法,她希望可以在用人方面有绝对的话语权,她从美国带来康复师希望姑娘们训练不要这么痛苦,不要仅凭努力和汗水去提升自己。
电影中,郎平对姑娘们说:其实,我就是放不下,放不下你们,放不下排球,我有责任帮助你们好好地享受体育本身,开心的去打球。
姑娘们,明天要比赛了,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代人来背,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你们应该振作起来,放心地去打,放开了打,豁出去打。
我感动于这一点,值得庆幸也值得人们敬重的是,她训练的那些年的艰苦与付出并没有成为她用来教育现在女排姑娘的资本,她并没有像很多“多年媳妇熬成婆”的人那样去痛说革命家史:想当年,我打球的时候多么辛苦,我也是这样熬过来的,你们怎么不能?
而这却是很多曾经沧海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他们很容易以为,我既然曾经沧海,你也可以深沉如海,他们很容易忘记,现在的世界已不是当年的世界,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现在的人也不是当年的人了。
这群女排姑娘是多么地幸运,遇见了这样一个教练,一个能够从当年从出来并且为她们考虑的教练。仅仅有这样一个教练,就值得姑娘们全力以赴吧。
我虽曾经沧海,却希望你们清澈如溪。
这两天看了太多关于郎平的文章,只是,每个人都在表扬郎平,都在推崇郎平神话,却少有人去探讨,为什么郎平可以,其他人不可以。
这两天看过太多关于女排精神的文章,只是,每个人都在谈论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但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女排可以,而有些项目不可以?
我想,是时候说说独立意识了,这个词,被遗忘了很多年,也讨论了很多年,什么是独立意识,我浅薄的理解是个体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基础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自由和优势。
我觉得中国女排之所以最终逆袭,让全国人民振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独立意识和心理素质,女排的主教练有独立意识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女排的姑娘们有独立意识和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她们才能发挥出她们最大限度的优势。
《夺冠》非常好看。不仅讲的是排球,更是职业与人生,抉择与担当。
老一代女排姑娘们用付出与拼搏诠释了女排精神。
新一代的女排姑娘们用激情与热爱诠释了女排精神。
虽然有所不同,却时代发展在每一代人身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