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计划延迟了九个月,陈可辛导演新作《夺冠》终于正式上映。
看电影《夺冠》,你很难做到心绪平静,一来体育赛事本身就很容易让人热血沸腾;二来,这是关于中国女排的故事,“中国女排”、“女排精神”,在中国早就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竞技比赛,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和时代图腾。
女排崛起之时,中国正百废待兴,对内亟需一枚强心针,在国际舞台上,也渴望证明自己。80年代女排的夺冠,以及接下来的“五连冠”,让中国找回了自信,这种激励的意义是非凡的。
在此前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有一幕,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和收音机前,万人空巷观看女排比赛的场面,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在女排姑娘们参加的数不清的国际赛事中,陈可辛选取了三场赛事来展现。
第一场,是1981年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杯,最后一场终局之战中,中国队与东道主、卫冕冠军日本队之间的对战。
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在与日本队进行巅峰对决之前,中国女排已经六战告捷,在第六场比赛中,与美国队激战五局,3比2险胜杀入决赛。
这天是11月16日晚,一开始,中国队压着日本队打领先两局,可是两局领先的优势很快被日本队追平,总教练袁伟民将以孙晋芳、郎平为首的女排姑娘们叫到一起,说,“现在国内几亿人关注你们,如果输给了日本队,将是你们一生的遗憾。”
一席话让姑娘们拼尽全力,在日本队紧咬比分,一番苦战之下,最后时刻,孙晋芳拦网得分,以17比15战胜了日本队。这也是中国在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中的首个世界冠军。
一时间整个中国彻底沸腾,人群聚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女排姑娘们成了时代英雄。
当时全国各地贺信贺电,各种纪念品三万多件向北京寄去,点名送给郎平的就有三千多件,七场比赛中国队共扣球1116次,郎平一人就扣球407次,她的暴扣还被印成了邮票。
第二场赛事,时间从80年代到了21世纪,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是一场极富戏剧性的比赛。时任女排总教练陈忠和率队的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遭遇了美国女排国家队,而执鞭美国队的总教练,是曾经的时代英雄、陈忠和的老战友郎平。
影片里,大战前,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友聚在一起聊天,黄渤饰演的陈忠和说出了巩俐饰演的老友郎平的担忧,“我知道你的担心,你担心的不是美国队输,而是美国队赢。”
陈忠和不幸言中了,在北京奥运会上,那场女排大战的冠军是巴西女排,半决赛中,美国队战胜了中国队,斩获了银牌,中国女排获得季军。
比赛结束后,两位老友又坐到了一起。陈忠和最后说道,“中国女排失利,全国观众骂的不是女排,骂的是郎平”。郎平知道,他的这位老友对她失望了。
北京奥运会之战,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从那之后,陈忠和结束了8年的女排国家队教练生涯,郎平也辞去了美国女排国家队教练一职。中国女排在经历了一轮迭代之后,青黄不接之下,陷入低谷。
影片《夺冠》的最后一场高潮,给了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在1/4决赛中,迎战主场作战的卫冕冠军巴西。
中国女排在首局完败后及时变阵,敢打敢拼与对手激战五局成功翻盘,最终以3比2力克巴西,锁定4强最后1席,是中国队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时隔八年再度打入的奥运半决赛。
影片没有展现的结局是,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了塞尔维亚队,获得金牌。
高潮在2013年就开始铺垫了。郎平在战友召唤、国家的需要下,回到中国,重新出山,担任中国女排国家队总教练,从选队员、到战术部署,甚至队员待遇,都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敢于试错,最终带领这群崭新的女排国家队,夺得了最后的胜利。
02
《夺冠》打动人的,不仅仅是热血的比赛,它其中闪烁的许多细节,更动人。
陈可辛是极擅长通过细节说话的导演,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细节,《夺冠》不会比一部女排纪录片更好看,正是有了这些揉入了导演情感和价值观,有温度的细节,让它有了不同于纪录片的力量。
影片里,1981年那场中日对战结束后有一个一闪而过的细节,那是吴刚饰演的教练袁伟民默默掏出一个小本子,用笔写下的一行字:“中国女排参加的第145场国际比赛”。
中国女排的胜利,是在无数个摔爬滚打之后,建立在女排姑娘们非一般的刻苦训练和付出之上的。
影片也用了大量篇幅展现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背后的艰辛付出,其中有一幕发生在除夕,精疲力竭的姑娘们终于可以坐下来和前来探望的亲人们包饺子、吃上一顿年夜饭。平时看上去铁石心肠的教练袁伟民站在屋外,隔着窗玻璃看着这一切,偷偷流下泪来。但他很快收起眼泪,这还不是哭的时候。
2013年,郎平回到中国执教。在女排姑娘们奋力为大战苦练时,巩俐饰演的郎平说的一句话让人热泪盈眶,她说,“姑娘们,休息,去谈恋爱吧”。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除了训练就是训练的生活,哪里有个人时间?
女排队员朱婷来自农村,她以前从没有想过,打排球,是为了什么?当郎平问起她,她说,是为了爸妈,后来说,是为了“成为你”,成为郎平。
这都不是郎平想要的答案。
在无数次的上前线作战后,朱婷终于想明白,她打排球,不是为了父母,也成为不了郎平,她就是为自己,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
而输赢,也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或者国家的唯一标准了。曾经的中国,是不自信的,需要一场赢的比赛来证明自己,输赢很重要;等到国家强大,输赢就不再是自信的证明了。
“我们这一代人,受过太多苦, 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一代人来背就可以了,你们要做的就是享受排球本身,开心去打。”里约奥运会大战前夕,陈可辛借郎平对队员们说的一席话,说出了新时代的体育精神。
最后的胜利时刻,女排姑娘们紧紧抱在了一起,这时的《夺冠》里,没有音乐,近乎静音。这绝对不是一次播放“事故”——就算没有鲜花和音乐,光荣自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