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大了,也太小了。
作为个体,渺渺一粟,终其一生可能也触碰不到世界的边界。
但对人类整体而言,自20世纪上半叶,地球上就再也没有人类脚步未到达的角落。即使如洛夫克拉夫特心心念念的纯净圣地北极,也早已插遍了人类旗帜。
所以有了奇幻文学,我们的心灵需要更多对未知与探索的寄托与向往。
哈利·波特在一个平平无奇的火车站,穿越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来到了神秘有趣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佩文西家的四个小孩子们,穿越家中的衣橱,便进入到恢弘壮阔的魔法王国纳尼亚大陆。
托尔金《魔戒》的中土世界,霍比特人与精灵、巫师共存;乔治·马丁的维斯特洛大陆,正上演疆场厮杀、家族权斗的冰与火之歌。
而有这样一部可与以上奇幻文学齐名的著作,同样甫一诞生就震撼了整个幻想小说书迷世界。只不过,它一直缺少的是可与原作等量的影视改编。
这就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的《黑暗物质三部曲》(分别为《黄金罗盘》《魔法神刀》《琥珀望远镜》)。
普尔曼的名头说来可着实不小,他曾被誉为是“继《魔戒》作者托尔金之后最优秀的盎格鲁-撒克逊奇幻小说家”。
而他的三部曲更是把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卫报》儿童小说奖、惠特布里德文学奖拿了个遍。
在2003年BBC举办的一项读者票选调查活动里,《黑暗物质三部曲》名列读者喜爱榜第三,仅排在《魔戒》和《傲慢与偏见》之后。
2019年,时隔12年(07年有过一次电影版),美国HBO联手英国BBC终于再度将这部奇幻小说搬上了银幕,预计将以三季的体量来讲完这个故事。日前剧集第一季已在百视通鼎级剧场上线。
剧集第二季将在今年后半年到来,在此之前,我们也刚好来重温一下第一季。
和《哈利·波特》系列一样,《黑暗物质》也常被认为是儿童奇幻文学的巅峰作。
然而关于这一点,普尔曼还“不大高兴”了。凭什么咱拼死拼活地写了好多暗黑故事和深度探讨,还被归到儿童文学了啊。
也没办法,谁让你有一个童趣十足的灵魂设定呢!
在《黑暗物质》的世界,甭管后续故事走向多复杂,你得首先接受一个概念,这里的人类灵魂会以动物的形态作为实体出现,它们被称为“精灵”(Dæmon)。
人类和“精灵”间的关系是一体共生而绝对神圣的。
怎么说?它们几乎就是你的一部分。会和你对话,有自己的名字和个性,物理距离不能离开你太远,距离会让双方都倍感痛苦。
在孩童时期,“精灵”是可以任意变形的,要直到成年,它们才会作为一种动物实体固定下形态。
更关键的是,当你死去时,“精灵”也会死去。“精灵”死亡,它的人类同样会消亡。
本剧主角是12岁的小女孩莱拉,她的“精灵”潘平时便是一只白白胖胖的小雪貂。仅第一集就展现了变小猫、变飞鸟等多个形态。
“这个故事始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和你的世界既相似又不似的世界”。
剧集开始,通过字幕,就简单介绍了本剧世界观。
这个世界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由势力遮天的教会当局掌控。而他们的势力没有到北方荒野(北极),在那里,女巫间流传着一个预言:这则预言是关于一个有伟大命运的孩子的。
在剧集一开始的大洪水时代,这个婴儿被带去了牛津。12年后,小姑娘长大,机灵又野性的莱拉出场。
莱拉显然是个“野孩子”,一出场就是和朋友罗杰带着自己的“精灵”奔跑在牛津的屋顶上。穿过厨房、跨越雕像,从一个知识殿堂蹦跳到另一个,逃课、捉弄老师、躺在暗室棺木里吓同学。
算得上无“恶”不作,但也像新生的竹子,莽着那股子自由飞翔的劲头呼啦啦地向上生长。
小姑娘莱拉由[金刚狼3]中的克隆版小金刚狼达芙妮·基恩出演,而饰演她叔叔阿斯里尔勋爵的则是“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
当莱拉奔跑在英式城堡的校园里时,“一美”扮演的叔叔则正在北极痴迷于研究一种名为“尘埃”(Dust)的新物质。
“尘埃”是一种只影响成人、而孩童身上没有的粒子。通过“尘埃”,可以看到肉眼所不能见的物事,比如阿斯里尔在北极发现的“天空之城”。
然而,当他提出关于“尘埃”的观点,立马就被教会统治者认作“异端邪说”。教会宣称,世界只由现世和天堂地狱组成的精神世界组成,以此控制人的思想,他们并不允许有其他“多重世界”的理论出现。
而莱拉牛津这条线,和叔叔北极这条线,将由周围不断失踪的小孩联系而汇合。
当莱拉最重要的朋友罗杰也在一夜之间没了踪迹,莱拉终于踏上了前往北极探寻真相、拯救朋友的旅程。
《黑暗物质》的世界是一个五彩万花筒。
这里既有“精灵”、魔法与女巫,有把铠甲当作生命的王者“披甲熊”,有不断航行寻找孩子的吉普赛人,还有可以指引一切的真理仪(黄金罗盘)。
既有中世纪般教廷的威严控制,也有后工业革命时代的城市大型建筑群。有典型英伦式的建筑和美学风格,也有上空飞行的蒸汽时代齐柏林飞艇。
斑驳鲜亮,光怪陆离,是现代风情与蒸汽朋克复古风格的完美交融。
卡内基儿童文学奖作为世界儿童文学界的“奥斯卡”,给予《黑暗物质》的评价是:“这本书重新定义了儿童文学,改变了人们看儿童读物的视角和思维。”
因为小小的12岁少女莱拉显然是这个世界大大的“冒险家”。
她似乎天然为冒险而生,机灵古怪、勇敢睿智,带着“为何人死后精灵就消失了,而人类却徒留一副骨架”的天真质询与思考,为拯救同伴,乘上前往北方的飞艇。
一路上,她发掘真理仪的使用方式;智斗绑架孩子们的“饕餮”首领库尔特夫人;她招募“披甲熊”和他的飞行员朋友,最终跟随吉普赛人的船只到达北方站点解救小孩,捣毁站点。
天空云层之上,是穿梭在云海中的飞行热气球;地上海流之间,是吉普赛人的航行船只。
小姑娘莱拉皱着眉、对老让她读书的库尔特夫人说“能不能把我塑造成那种虽然读过一些书,但主要是在外云游、到处历险的形象啊”。
浪漫死了。本剧从小女主的形象,到整个世界,无疑是一次对西方大航海时代和飞艇时代冒险精神的全方位致敬。
让人想起太多那个时代的浪漫传奇。
法国气球飞行员布·朗夏尔第一次使用以可推动的翅膀为推进器,和鸟状尾巴为舵的气球,飞越了英吉利海峡;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三度远征太平洋,又在环球航行中发现了新西兰与纽芬兰。
著名的“齐柏林伯爵号”开启了横跨大西洋之旅的新时代,还进行了首次环球飞行。
改编自气象学家詹姆斯·格莱舍热气球之旅的电影[热气球飞行家]中,冒险家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苏醒之后便又开始了孜孜不倦的气候求索。
劫后余生,他们欣喜地朗诵起斯宾塞那首《蝴蝶的命运》.
“还有什么降临众生的幸福,堪比无拘无束的享受愉悦,堪比成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主,堪比将雨水从苍穹之顶洒向大地,堪比以生性灿烂的花儿与野草为食,堪比将赏心悦目的万物尽收眼底。”
而《黑暗物质》的世界,便正是这样一个奇幻烂漫又洋溢着无限热情与想象力的冒险之境。
跟随小女孩莱拉一起,以孩童般的纯真与无畏,冲破世俗框架与垂垂老矣的教会统治缠斗,谁又能不为此动容呢?
空中都市,几乎是人类幻想史中最具神迹与奇观的那一类。
从宫崎骏[天空之城]的失落文明拉普达,到[掠食城市]蒸汽朋克世界中的空中浮岛。我们真的太喜欢幻想悬浮在头顶之上的神秘空中都市了。
在《黑暗物质》中,也有一座“天空之城”。
进步科学家在北极发现了“尘埃”这种粒子,又通过“尘埃”才看到了肉眼所不能见的“天空之城”。当它被展现在屏幕时,老朽的教会人士被震惊了!
教会绑架小孩子,在北极站点做实验,也与“尘埃”有关。
“尘埃”打开了一扇隐形之“窗”,让人从此地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也引出了本剧另一个重要设定——平行世界。
普尔曼写《黑暗物质》颇有耐心。整部小说最重要的平行世界设定,直到第一部结尾才初现端倪,男主角色到第二部才出场,可谓用了完整三部小说才建构起整个世界观。
比起《魔戒》和《哈利·波特》等奇幻系列,《黑暗物质》实在太慢热了!
但幸好,剧集改编版没这么做,它把世界观建立提前了!
比如开场片头几个不同世界在屏幕横铺、交叉、折迭,就显示了对“平行世界”的暗示。再比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小男主威尔的出场,也被提前到了第一季中。
普尔曼说过,《黑暗物质》的创作曾深受史诗《失乐园》的启发。
《失乐园》中,伊甸园的夏娃和亚当被撒旦变的蛇引诱从而偷吃了禁果,他们被逐出了伊甸园,但也从此获得了知识。
天神与撒旦之争,也是黑暗与光明之争。
而来自不同世界的女孩莱拉与男孩威尔,他们要在平行世界间穿梭冒险,与教会统治、恶魔鬼怪、甚至上帝进行殊死战斗。两人几乎就是预言中的“夏娃”与“亚当”。
预言与天选之说,自由与专制之辩,冲破黑暗的反宗教崇拜,对工业革命与冒险精神的推崇,甚至物理学的暗物质与平行世界理论……
《黑暗物质》的内涵远远超越了儿童文学范畴,但另一面,它又是如此地充满了孩童般的奇思妙想与烂漫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