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战争片八佰 英雄战士殊死抵抗日军侵略

在经过近八个月的抗疫后,我们的院线终于开放了,虽然仍要保持一个可爱的安全距离,但刚好留足了空间让我们思考与感受…

在经过近八个月的抗疫后,我们的院线终于开放了,虽然仍要保持一个可爱的安全距离,但刚好留足了空间让我们思考与感受。在经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后,我们感念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他们虽然寂寂无名,却为我们守护住了生命的长城,就像很多年前,在山河破碎的抗战时期,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亦是如此义无反顾。看到《八佰》中一幕幕刀刀见肉的战争场景,让人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惨烈外,更让我们认识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是一场真正的孤军奋战,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之时,国军节节败退,华北地区迅速失守,对于当时现代化的武器,长江早已不是天堑,日军一鼓作气长驱直入,上海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当年的日本因为前半段打得太顺利,甚至还扬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想要拿下一个延绵了几千年的大国,他们将问题想得过于简单,我们装备虽然没他们先进,却也有现代军事教育出的人才,虽然一开始并未预料到现代战争的战况如此惨烈,但沉睡的雄狮终归会醒。

淞沪会战打得尤其惨烈,而电影《八佰》中所讲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便是其中的尾声。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计投入一百万军队,中方死亡高达30万人,在顽强但失败了的抵抗中,涌现出无数悲壮而动人的故事,八百壮士便是其中最感人至深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三十万阵亡者的一小部分,却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为了守护国土和背后手无寸铁的人民,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

镜头的开始,是一群支援上海的地方武装,走过的地头上庄稼依旧疯长,他们却可能会成为那些永远回不来的人。刚刚踏上如废墟一般的上海,清晨的宁静让大家都以为仗已经打完了,正整装以待下一步指示,无视军规的端午四处溜达,却发现百余米外即有日军驻扎,他匆忙回来报信,脚步却及不上日军的屠杀。从未遭遇过日军的地方武装,瞬间变成刀俎下的鱼肉,从人数众多、建制齐全,被冲击成散兵游勇。

在残酷的进攻下,一部分士兵变成日军的俘虏,而另一部分被带进了正规军最后的据点四行仓库,当做逃兵拘禁起来。当这些地方武装看到正规军们在仓库中井然有序的建造防御工事,虽然明知这是自己的葬身之地,却依然决定做最后的抵抗,他们大约和观众们有着一样的赞叹吧,虽然从情势上注定会死,但是在死前能多杀一个日军也是好的。

对于这些只扛过枪没杀过人的地方武装,四行仓库中紧张却有序的氛围并没能过多的感染他们,他们多半还是很怕死的(废话,谁不怕死,不都是被逼的吗)。而仓库中的正规军在最后困守之际,非常希望能够吸纳有生力量,最大限度的增强兵力,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他们先对日军诱敌深入,然后再瓮中捉鳖,日军的先遣部队全部变成牢笼里的待宰羔羊,轮番接受正规军的扫射,首战告捷虽没让正规军多么高兴,却让他们想吸纳的地方武装们递了投名状……

第一天的失败,大约让日军很火大,他们自侵华以来,大概还未遇到过这样不顾生死的抵抗,所以接下来是一日强过一日的围攻。当日军顶着钢板凿墙的时候,我们的武器根本无法打穿,是一个个在自己身上绑满炸药的战士坠入敌阵,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载体引爆,击退了强攻的日军;当日本采用毒气攻击时,战士们为战友戴上防毒面具,自己却只捂着尿湿的毛巾……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阵亡在这次守卫战中,却让我们认识到了真正的舍生取义。

这里没有手撕鬼子的脑残剧情,却透露着人性的瞬息万变,无论是从一开始便认清现实却依旧愿意殊死奋战的正规军们,还是原本打算逃离却最终阵亡前线的地方武装们,他们都是在国家危亡时刻用生命捍卫国土的英雄战士。

《八佰》用了极其强烈的对比手法展开画卷,苏州河的两岸,一边是面对残忍精干的日军的战士们,而另一面则是歌舞升平的租界,恰似一水相隔的天堂和地狱,唯一通往租界的桥,只允许平民通过,所有穿着军装的人都被隔绝在外。在对面激战方酣时,租界里的各行各业还都正常进行,但这场激战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大家时常隔河观望对面的情形,还有志愿者发动捐款捐物,冒死送到对面给战士们,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共赴国难。

事实上,这场战斗中的英雄们,除了长官谢晋元之外,几乎都默默无闻,《八佰》拍摄的意义大概就是让我们记住那些曾经被掩埋在历史中的无名英雄,记住他们曾经为祖国热土做出的贡献,在勿忘国耻的同时,也以他们为荣。

关于作者: baoling

更懂你的麻辣娱评,超新鲜头条娱乐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