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其中一种叫做水,水是生命的起源。最初形成的地球上是没有液态水的,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开始形成了原始海洋,当时没有任何生命体的存在。空气中充斥着水蒸气,CO2等大量还原性有毒气体,大气运动,雷电比现在剧烈的多。
影片中的原始地球
就是在如此的自然状况下,出现了有机小分子,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逐渐形成了有机大分子,逐渐形成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有机大分子。也不知在一种怎样偶然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可以把海洋中的有机小分子及有机大分子组合起来并能自我复制的最原始生物,这样,海洋中就出现了早期的生命现象,之后在随着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开始出现越来越复杂的生物,直至形成原始海洋生态系统。
《生命之树》其中一个元素就是“水”,而水在这部影片中的意义是什么?最明显的一点: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迹象首先发生于原始海洋。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必须在水中进行,人需要喝水。万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电影中,导演又是如何从多个角度描写水的呢?
瀑布冲下,生命之源
Jack的母亲在他临产时,Jack从一个满是水的屋子中游出来,屋门外散发着刺眼的白光,然后jack出生了。这里可以把屋子理解为子宫,水理解为母亲的羊水。生命已经不甘寂寞,期望冲出木屋。还有孩子们在小河的玩耍代表了水给予了他们快乐,给予了他们玩乐的自由,证明了他们仍活着的灵魂。Jack的家庭变化,这种现象在大多数家庭中都会发生,而这个主题也是最触动到我的一个地方
影片的抽象表达,冲向世界
影片通过2001太空漫游式的动画来展现宏大的宇宙,不断演化的地球后,之后影片的侧重点放在了Jack一家的生活上。Jack出生,在父亲的胯下学会走路,不准越线跑到邻居的草地上……泰伦斯马力克独有的生活碎片化的镜头在这个桥段显得格外真实且美好。这种类似的手法也在电影《降临》中短暂的出现过,后者可能在一段戏上借鉴了前者的剪辑风格。而个人都很喜欢两部电影,而且觉得他们的中心思想是可以进行联系的。
Jack的弟弟诞生了,Jack从未见过婴儿,所以感到好奇,尝试用手去触碰婴儿。好奇是大部分动物所具有的特质,影片在这里与之前在恐龙世纪一只恐龙对趴在小溪旁的同类感到好奇并触碰对方形成了对应,反映了很多生命通常是具有好奇心的。当然也可以把恐龙的行为归于“征服感”与“怜悯,但如果是这样生命这个定义也许就不那么浪漫了。
第三个兄弟降临了,接下来就是属于三个孩子的玩乐时光了,以Jack为首的三兄弟逐渐长大,他们还养了一条狗。很多时候他们都在小河里游泳,在浅水滩奔跑,扬起水花,深黄的阳光照在上面,生命的时刻,永远属于三兄弟愉快欢快玩耍的时刻。
Jack一家还在家门口的草坪上种了一棵小树苗,把土挖开,树放进去,盖土浇水,等候着它慢慢生长,而母亲说:“等树长高,你早就长大了。”而树沐浴在圣光下,伴着教堂的圣歌。这里的树是一种生命的象征,树在长大,人也在成长,树沐浴在阳光下,孩子在爱的滋润下成长。
但父亲爱的方式不太能让他的孩子们接受,父亲不懂如何去正确地爱,这在Jack还在襁褓时就可以看出:孩子哭闹他抱在怀里,他不懂如何让孩子舒服,只能像个毫无技巧的业余保姆一样慌忙地,不停地调整抱的姿势。这样不仅没用,孩子反而更加哭闹了,而Jack长大后父亲的这种笨拙的爱体现在他身上的感觉则更加明显了。这也从潜移默化导致了成年后的Jack生活上的不如意。
关于爱与信仰,父亲是一个爱家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父权至上,对子女期望很高的人,他相信野心和斗争才是成功的正途。Jack在小时侯就对父亲的爱产生过抗议,他觉得他太粗暴,他本不应这样对待他们。他想让父亲走得远远的,而且最好去死。父亲因为弟弟在饭桌上说了句:“Be Quiet”就对弟弟大打出手,在与父亲对话时必须称其为sir或者Father…… 这些都说明了父亲的严苛,而这也是Jack抗拒父亲的爱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杰克已经步入青春期。
被孩子砸碎的玻璃
幸灾乐祸的孩子们
他开始和一群伙伴到处游荡,去砸别人的门窗,偷采还未成熟果子,把它们踩烂。Jack开始对女人有了极大的好奇心——青春期到来的正常现象。他偷偷溜进了邻居家,无意中从衣柜找到了一条白裙子。接着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他感到羞愧又紧张,跑到小溪边,把那条白裙子扔进了河中。在对Jack进入青春期的描写特别到位,当然很多镜头都有些许隐晦,而这种隐晦也很好的展现了青春期的私密性。而在此期间Jack的弟弟去世,给Jack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这很难让人接受,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
父亲的粗暴,母亲的温柔不为,目睹了饥饿,痛病以及死亡之后,Jack的心理受到了创伤,而且开始渐渐迷失自己。怀疑自己的信仰是否存在,他开始质问上帝:
“让我不和父母顶嘴,
不让我说谎,
让我感激所拥有的一切。
你居住何处,
你在看我吗?
我想知道你在哪,
我想见你所见。”
该去治愈的伤口,上帝却往上撒盐。万物皆有一死,没有什么东西是会一成不变的 。
爱他的母亲这样说:“扪心自问,生命之路有两条:一是顺从天性,随性而为,二是风度高雅,严于律己。但若要有风度就无法事事顺心,而你要选择自己的路”
《降临》也在某一层面上表达了这一意思,而这层意思似乎因为《降临》本身是服务于另一个中心主题而被冲淡了。但“爱”与“生命”这个主题依旧在《降临》这部电影中显得尤为重要。
Louise获得预见未来的能力,她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于是Louise做了同样的选择,因为只有时间的流动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关于她女儿的命运,Louise自己也欣然接受,她爱自己的女儿。当她告诉Ian自己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以及女儿的不治之症,Ian选择与她分手。这关乎选择与承受,这也是人的生命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没有这些,生命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Louise坦然接受命运
《降临》的最后,Louise问Ian:“如果你能看到你的人生,从始至终,你会想改变吗?”Ian回答说,也许我会更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吧。
《生命之树》要表达的也是如此,享受生命,让所有人意识到我还活着。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在影片开头便让观众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是随性而为,还是风度高雅,严于律己。 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但若要有风度,就无法事事顺心。孩子们通常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会失去疯玩,在街道上捣乱的自由。 但孩子的父母希望他们可以严于律己,这样孩子就可以少受苦难,重蹈他们的覆辙。但这种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期望是不是过于强求了?
爱没错,但爱的方式错了。
爱本身也是一种信仰,如果连爱都做不到,那生命还拥有什么呢?
爱让生命完整。爱构建生物,爱让生命繁衍,爱让生命成长
成年后的Jack生活得并不太好,他丢掉了自己的灵魂,却又不知如何找到,就像沙漠里找不到躺在教堂中的新娘。Jack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社会乱撞,他期望改变这个社会的面貌和他人的想法,到头来却是空想一场。他开始思考小时牧师在教堂说的话:在宇宙的宏图中,是否存在者尔虞我诈;是否存在着长生不老,是否有不朽般的存在。小时候的Jack又怎么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呢?
Jack要找到比金钱与权力跟重要的东西,明白自己在宇宙中的点。Jack的心里一定想过“自己相信上帝吗”诸如此类的拷问,而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太多,但约伯也离上帝很近,困扰无孔不入,无所不及。无人知晓悲伤何时到来,约伯也不知道。在那刻约伯被剥夺了一切,他知道是上帝剥夺了这一切。所以即使一无所有,他也没有埋怨上帝,往事一幕幕重现,他能看到上帝那给予的双手,可他没意识到那双手也意味着收回。
最终Jack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开始意识到,无法改变社会的原因是,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于是,杰克开始换了一种眼光和角度来看社会。从新的角度看,社会里充满了奇迹、珍宝和无双的事物。杰克已经准备好了去原谅自己的父亲,并且即将开始自己生命的新的征程。
而在故事的最后,Jack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以上帝之手,他理解了真善美,Jack最终发现,他的认知的起点就来自于自己的家庭,那是他的第一所也是最重要的学校。在家庭里,他学习到了关于世界的真相、自我意识的起源,以及如何对这个世界施以博爱。
《生命之树》进一步探讨了生命与信仰的意义,泰伦斯马利克宏观而又神秘的隐喻力量贯穿全片。Jack的成长是生命的象征,在生活中他质疑过信仰的存在。在成长中他被家庭所伤害,成年后Jack经历了一段失魂的时期,后来他明白改变自己的看法和学会去爱才是解脱的办法,要收获快乐,只能去爱。于是最后Jack选择信仰爱。
《降临》的最后,路易斯问伊恩,如果你能看到你的一生,从始至终,你会想改变吗?伊恩说:“也许我会更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吧。”
最后,不管怎样,请享受生命,享受这份礼物,享受被爱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