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火星的孩子》并不是一般硬科幻的电影,但是他巧妙地将科幻元素建构在一位科幻小说家与一位自称来自火星的小孩中间,透过两人的相处带出一段温馨的故事,尽管故事本身简单,但电影当中的各项情感其实都非常真实动人,让这部小品电影在通俗平实的走向中,让人感受到电影的温暖力量。
片中饰演科幻小说家大卫的约翰库萨克,小时候其实也是一个古怪的孩子,但随着年纪渐长,他收起真实的自己,让外显的自我变成与一般人无异的男子,而他把异想的自己隐藏在小说之中,他成功地打造了自己的科幻小说系列,然而随着妻子的离去他却显得孤单且没有归宿感,于是他决定领养一个小孩,一个自认为他是火星人的孩子丹尼斯,而在大卫与丹尼斯的相处过程中,他们逐渐明白,原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互相学习,互相适应,直到他们找到彼此,一种互相需要的归宿感。谁从哪里来,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事实上,一点也不重要。
很喜欢这个故事的设定,我尤其喜欢片中透过星象来解读人与人之间的相识缘分这个环节。一段约翰库萨克在车内对丹尼斯的台词更让我落下泪来。片中约翰库萨克对着丹尼斯说:「我一直都觉得人这个生物对于整个银河系来说其实只是分子而已,我们随着整个银河运转,对于整个银河来说其实我们随时都会消散,但是我们之所以能够相遇,是因为我们就像分子一样吸附在一个铁球上,只要有一方愿意伸出手来,我们就能找到彼此。
无论彼此是来自哪里都无所谓,只要你愿意伸出手,我们就能相遇。我很喜欢这一段比喻,是啊,抬头望向浩瀚星空,其实未知世界之大,我们能与他人相逢、相识;甚至相知,再到相守,面对整个银河,这样的机率其实是何其微小,但是我们却能找到彼此,这又是何其神奇的一件事。片中约翰库萨克用这样的道理来告诉丹尼斯,在他心中丹尼斯是多么重要;而相对地,丹尼斯也把这样的道理告诉了只用片面数据来审查大卫领养资格的审议委员。一段充满科幻寓意的对白,在两个主角娓娓道来的片段中,成了电影里最契合美丽的比喻,温暖感动尽在言中。
除此之外,电影对关系这个点作了很浅显易懂的设定。尽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建构在爱上面,但因着身份不同以及认知差异,我们表现的方法也都不尽相同。一如片中大卫的姐姐那份关心弟弟却偶会言语伤人的个性;又或者是审议委员认为大卫可能无法胜任父亲角色只因他的管教方式太像同侪不足作榜样;亦或是一直在一旁鼓励大卫的红粉知己,虽然互相有爱但却选择保守地陪伴;片中对于关系都用很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在过程当中我们发觉,原来爱有如此多种面貌,它可能化身关心,化身罚责,也可能化身微笑;在我们的周遭其实它一直都围绕着,只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罢了。
而大卫为了不让丹尼斯有被排挤的感觉,他告诉丹尼斯说,他小时候也曾经是个与大家不一样的孩子,后来他发现只要自己跟别人没什么不同,那这样就会有一层保护色,接下来的生活就会比较容易且安全。然丹尼斯反诘问大卫说,跟大家一样比较好吗?大卫却没有办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后来,大卫告诉丹尼斯说:我没有办法告诉你跟大家一样是不是比较好;但是,我只知道我们都在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在地球过生活,就是这样。
没有人是天生就明白该以何种姿态在这个地球生活才是最好的方式,如同片中大卫所言,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与众不同未必就是不适合,一切也许只是学习问题;有人或许学得快,有人学得慢。在浩瀚银河之中,渺茫的机率下我们既然能彼此相遇,何不也宽容地给他人多一点空间与时间,就只要那么一点点就好,或许我们就能带给他人一种归宿感;地球是如此包容地让各种族群各种肤色的人存在在这里,我们又有何资格要求每个人必须都一样呢?或许,就给自己多一点点想像吧,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各种来自不同星球的人。
然而谁来自哪里其实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自己在哪里,哪里能带给我们归宿感,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火星的孩子》说的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想找一部平实且温馨的小品电影,《火星的孩子》将会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