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部称得上世俗成功的电影,上映时票房惨淡,参展初饱受争议。
有人将它奉为神作,有人却看得云里雾里。
今天,11月4日,是这部电影上映十周年的纪念。
它以自身深刻的社会题材和略带奇幻色彩的剧情,在短视频兴起的时代,重回大众视野,为热衷于“三分钟看电影”的人群提供了优良素材。
我想,这部电影的价值并不是三分钟就可以窥视全貌。
《Hello!树先生》海报
一 、一棵枯树,两条分支
首先,我觉得电影的海报挺有意思。
树先生在鲜草遍地的原野上欢脱地奔跑,背后是一颗漆黑、干枯的树。
他看似兴高采烈,仿佛要奔向幸福未来。
与绿色的原野相搭配的红色加粗加大字体——新科影帝 王宝强、戛纳新宠 谭卓、人气偶像 何洁,用来宣传的slogan则是“11月4日,树先生 大显神通”。
这部由博纳影业、上影集团、西河星汇等主流影业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把电影所能展现的所有商业卖点,都体现在了海报上。
如此竭尽全力的宣传,足以暗示导演韩杰所承受的票房压力。
可惜,它的最终票房只有200万。
看完这部电影后,再回看这张海报,你会猛然发现,海报和电影本身,形成一种尴尬的反差。
很多人的生活中都会存在一个像树先生这样的人。
他可能是你上学时那个看起来呆呆的受气包同学;可能是你父亲的某个奇怪的朋友;也有可能是你老家村口那个总是跟一群孩子打闹的傻子。
但是我们完全不了解他们谜一样的生活,只是充当他们的看客。
而韩杰导演把这个谜掰开了揉碎了 ,把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进行深度剖析,这个典型就是王宝强饰演的树。
在树的世界里,严酷的冬日之下只有漆黑的树干,泥泞的冰雪构造了崎岖不平的马路,灰色的天空会在幻想之中变得血红,一切都仿佛一场噩梦。
叔的思维是混乱的,因为他看到了太多“荒谬”。
流氓罪还在的年代中,树穿着喇叭裤的哥哥,被父亲绑在树上打死;
因为电焊受工伤,树的眼睛还没拆纱布,就被老板辞退打发。
树感到窒息,感到无法逃离,所以他疯了。
幻想里,哥哥的遗体被父亲所点燃的篝火吞没。
转瞬间,哥哥又活了过来,在自己意淫出来的婚礼现场突然出现。
这时,树所生存的现实世界和他脑海中的幻想,构造了两条交织的路线。
一条路线,是展现基于影片故事背景的现实世界,构造了现实主义电影题材的常规系统。
树的家乡,由于矿业的开采,脚下的土地被掏空,窗户被震碎,所有人的房子都变成了危房。但他们即将搬迁进“太阳新城”,迎接新生活。
另一条路线,是带有超现实色彩的精神史描写。
树的精神史里,有一个偶像,就是他追求自由的哥哥。他穿着花衬衫、牛仔裤,会唱会跳,戴着蛤蟆眼镜。追求浪漫与开放的哥哥,却被当作流氓抓了起来,被父亲失手吊死在树上,把生命永远留在了那个刚刚开化的80年代。
于是,观众便得到了一种交织的体验。我们一边看无法改变的现实如何影响了树的生活,一边看树自己如何带着这个精神创伤生活下去。
树这个角色,不好演。
当一个人想要领会重要的、深藏的思想和体验的时候,他总是离群索居,深思默考,极力要在想象中用字句来表明所想所感。
而优秀的演员会把这种感受在镜头前,带着满腔热情诉诸自己对于剧本的体验。
树是一个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的人。
在王宝强的饰演下,树有了一个特别的抽烟姿势,手向前猛的一伸,再将烟嘴送入口中。
抽烟对于树来说,是一种伪装行为。他极力地展示自己手中的烟、吐出的烟雾,来凸显自己的成熟。
王宝强在进组前几个月就开始抽烟喝酒,他希望在树这个角色的生活条件下,与他完全一样地思考、希望、追求、行动,同树一样去感觉,去表达自己的感情。
他成功了,他变成了树。
蓬头垢面、衣着邋遢,叼着半根烟的王宝强往村口一站,就是树先生。
哥哥的死,父亲的死,在村子里饱受轻视,树是一个承受了太多痛苦的人。
痛苦多了,就变成了麻木。
树在给别人下跪时、被弟弟打时、在自己婚礼上那些麻木的表情、机械的动作,全都是他应该有的表现。
树的痛苦和哀愁,从来没有在王宝强身上过度表现出。
一切都被王宝强表现的恰到好处。
这是体现在大部分农民身上的一个精神状态——隐忍。
无论是眼睛受伤被老板辞退,还是邻居占了自家的地盖厂房,树先生都选择隐忍。
出身贫寒,六岁习武,作为一个在困境中成长的人,这种精神是王宝强自带的。
他掌握了一个底层人的命途,在无限的隐忍中,随着树一同被逐渐逼疯。
二、通过魔幻,迈向现实
很多人会被这部电影“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吓退,还没看就会觉得自己看不懂。
的确,相对于于其它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来说,《Hello!树先生》所拥有的表达方式并不常见。
超现实主义在西方兴起,尤其在视觉艺术方面影响最深。
作为思想的笔录,超现实手法在电影中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现角色的潜意识思想,其梦幻的意象,仿佛与现实主义题材是相悖的。
其实,导演韩杰只是把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简单地用甚至有点土味的画面和场景表现出来罢了。
然而这种表现手法,在当时是打破现实主义电影语言体系的一种冒险。
它在市场上的失败,是冒险的代价。
单看故事主体,所有情节都围绕着树先生展开,整部电影也没有繁杂的故事线,没有什么非常规的剪辑,时间跨度不大,取材于底层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很多社会现实。
通常,我们并不会在大部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看到不加区分的人物脑海中的想象画面,所以我们在观影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电影中所发生的现实生活与想象画面的混淆。
会有人说,看不懂。
我觉得,“看不懂”也是一种观众所产生的代入感。
因为对于逐渐疯癫的树来说,这种分不清现实和幻想的混淆感,才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树在最初,并不是一个疯子,他只是有些缺点——虚荣、懒惰,游手好闲,甚至还在医院调戏了小护士。
别人叫他一声“树哥”,他便自诩自己辈分大、地位高。每天都说自己有事要忙,其实就是一个街溜子。
树有多虚荣,他就有多自卑。
他自己知道,即使人人都叫他一声“树哥”,但他在村里,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去小孩们面前刷一刷存在感。
但他连小孩在村口打架,都管不住。
他也知道,跟别人比起来,自己是什么样的地位。发小结婚,婚车用的大奔。自己没本事,娶媳妇只能让弟弟去借老板的皇冠。
而这个婚礼,还是树幻想出来的。
汽车在电影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并且能够承载象征意义。
在本片导演韩杰的长片处女作《赖小子》中,汽车将影片带入了公路片的类型模式。而在这部电影里,车变成了摧毁树最后一根神经的导火索。
车是身份的象征,树的弟弟没借到皇冠给树当作婚车,树的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
弟弟对树轻慢的态度,更是让树恼羞成怒。二人扭打成一团,踹翻了火盆,将院子里装饰好的木架点燃、烧毁。
火曾吞噬了哥哥的遗体,也烧毁了树的理智。
树的所有幻想,都从火中诞生了。
如果说《红高粱》的红色,打破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和超现实电影语言之间的藩篱。那么《Hello!树先生》中的火红,就是存在于现实主义电影中,能够建构超现实电影语言体系的标志。
这看似矛盾的结合,最终目的仍然是表现真实、回归现实。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文脉体系大部分属于现实主义,电影也不例外。直到如今,我国的大部分电影仍着重于“文以载道”的教化意义,超现实主义电影并不多见。
而现实主义题材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在文艺作品中展现普通人的生活,能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共鸣。
但大部分的现实主义题材,都只是拘泥于客观反映。
《Hello!树先生》中,同时存在着现实的客观反映和角色精神状态的主观描写,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很多名家导演的例子里,在传统语境之下,超现实手法的确可以画龙点睛。
《三峡好人》里突然出现发射冲向太空的烂尾楼;《寻枪》最后姜文所饰演的警察死而复生;《末代皇帝》中活了几十年的蛐蛐;《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大胆瑰丽的青春想象……
在近年来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有很多青年导演都想去打开这一扇门。
例如同样取材于山西的电影《来处是归途》,有一部分奇幻的梦境展现。这部电影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观众认为,如果没有这部分超现实手法的运用,整部电影可能会更好。
但我仍然钦佩导演这种大胆的尝试,电影语言体系的多元化,不会是一件坏事。
毕竟珠玉在前,在上映之初饱受争议的《Hello!树先生》,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已然成为了一部口碑佳作。
这部在10年前上映票房只有200万的电影,现如今,已作为影视类短视频的热门题材,让各个平台吃了不知多少个200万的流量红利。
我不知道,这对于电影来说,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悲哀。
我只知道,这部电影很好,值得在记忆里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