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梦想》由涅提·蒂瓦里执导,阿米尔·汗领衔主演。他被大家所熟知的经典作品就是《摔跤吧!爸爸》。印度这类口碑极佳的电影具有同样的特点,即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根据真实故事进行重写。这类电影在以人性化服务为主的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最初的梦想》最终成为了2019年宝莱坞电影票房第11高的影片。涅提·蒂瓦里关注儿童教育问题,结合自己在大学的几次经历,最后以喜剧的方式探讨了一个艰难的时代难题。
在上世纪90年代,电影导演涅提·蒂瓦里是一位住在大学四号寝室的学生。他以3号寝室与4号寝室之间的故事变成了此片的设计灵感,电影导演根据造型艺术制作加工,用于服务于该项目影片主题风格。电影叙事流畅,几个短小的故事也很丰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泪水,非常值得一看。
丈夫帕塔克与他的前任玛雅都是一名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他们的孩子拉加夫今年参加了大学综合考试,成绩名落孙山。拉加夫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于是决定跳楼自杀。幸运的是,拉加夫没有坠亡,只是跌倒受伤,奄奄一息等待治疗。
为使孩子能更好的找到生存的期望值,帕塔克逐步向孩子讲述自己当初的往事,告诉孩子们,这些看起来衣着时尚的优秀人士也不是没有遇到困难,也不是只有学习成绩优异才是成功的标准。
印度理工学院是一所顶尖的大学,能通过考试就能改变人生,要通过考试当然也不容易。电影里所列的入学人数不到1%,每一年一百万名学生报名,最终只有一万人当选,其余990,000名孩子名落孙山。这个数字跟中国985、211的录取人数差不多,都是百里挑一的水平。
令人感兴趣的是,印度理工学院的3号寝室和4号寝室在硬件配置标准上有着天壤之别,分别为繁华区和贫民区。上等的分给外来人,脏乱差的交给当地人,一句话,不怕你休学,有的是人来人往地抢。大家明白这是“国际学校”的国际惯例。
在这个阶段,只有考试的层层选拔,是唯一公正合理的方式,底层人也只剩下这条独木桥才能完成无产者的变更。所以每次出现文化教育层面上的不科学改革创新时,平时再温文尔雅的父母也需要追问原因。
帕塔克和玛雅肯定知道有必要学习训练测试。所以他们耳濡目染也会将这种焦虑情绪和工作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们觉得学习训练考题就是人生全部,考试分数是好好生活的唯一见证。他们本意无疑并非强迫儿子,仅在孩子仅剩唯一发展方向的情况下,不自觉将主要表现出出试成绩的高度重视。
作为父母,我们自己也同样会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最初的梦想》以一个故事做为指引,接着引出一段又一段的老故事,以此不断地衬托出影片的主题风格。影片体现了很多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但是却无法作出切实可行的回应。电影中提出的建议看似狂热,实际上是佛系。
《最初的梦想》号召孩子努力拼搏,不要做一个失败者,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战斗,失败并不丢脸。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成功的自我规范,使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生。我们要把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别的一切都顺其自然。并非佛系不好,而是在认识了问题本身之后,豁然开朗,才能真正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