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剧情拖沓配乐手法值得推敲

终于花了两天看完了这部片子,感谢导演给我平淡的生活中带来了4个小时的绝望体验。 3星。文本外的悲欢离合不提了,…

终于花了两天看完了这部片子,感谢导演给我平淡的生活中带来了4个小时的绝望体验。

3星。文本外的悲欢离合不提了,单论这部电影,我实在说不上喜欢。不否认导演应该是个好导演,情绪充盈、才华横溢,他或许真的痛苦,但是电影不应该仅仅有痛苦。

换个角度想,其实胡波能把这样色彩斑斓的世界拍的如此苍白逼仄其实蛮nb的,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世界,一群看不到希望的人。片中所有人都是暴戾与病态的,愤怒和沉默是表达绝望的方式。少年没有少年的阳光和锐气、成年人没有成年人的理智和成熟、老人没有老人的通透与豁达,对白愚蠢又反智。

每个人都像哲学家一般,顶着一张死气沉沉的脸对你说教。告诉你:“人活着,是不会好的。从出生开始就一直痛苦,换个地方也一样。”“大家都这样,你意思就你受不了了。”“我也这样,你也这样,就是这样。”如此种种。

但生活不是这个样子啊,我们浅薄的生命体验告诉我们生活至少不是像电影中这样没有一丝光亮的黑暗。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黑暗的一个房间。再黑暗的房间中,都会有一丝光亮的缝隙。再绝望的地方都会有希望的萌芽生长。这些痛苦的人甚至都没有去反抗,有什么资格去绝望?这种绝望太刻意、太生硬、不高级。

社会的阴暗来自于阴鸷的个体,而个体又被家庭影响和塑造。片中所有人的家庭都是病态的,韦布的父亲是因受贿被革职的警察,在家中动辄打骂韦布。黄玲的父亲始终缺席,母亲是个绝望的疯子。于城和于帅的父母更不用说了,母亲是个“泼妇”,父亲是个“老瘪三”。老人王金的女儿和女婿完全不像亲人,而是来讨债的,为了一个小学的学区房就把父亲赶进养老院。黎凯的父亲更离谱,家里竟然有一把真枪。

这是个全市最烂的高中,一群最烂的人聚到一起,然后一起慢慢腐烂,其实也算合情合理。但是,除了主角们,所有出现的配角也都乖张暴戾——找狗夫妇满脸横肉,张口就诅咒别人被车撞死。2018年了,买火车票竟然不去网上买,还要被票贩子骗。

学校里的老师,背着自己老婆去搞女学生。于城连自己最好朋友的老婆都要睡。小混混没问题,睡朋友老婆就是彻底的烂人。朋友更是莫名其妙,被朋友背叛竟然二话不说就去去自杀。敬老院的长镜头非常类似《鲸鱼马戏团》的医院屠杀,但是每个房间中的老人都枯木朽株般的麻木颓废是非常刻意的。

所以我觉得本片绝对不是现实主义的,整体绝望的太理想化,更适合作为作者本人的情绪抒发。

说说剧作与叙事,其实剧作还算可以,多线叙事来回穿插,但还是感觉太拖沓,有些长镜头的氛围营造完全没有必要,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果我是制片人,我也会建议把本片剪到2小时左右,更紧凑、更有效。

但是摄影与美术包括表演节奏都是非常高明的。据说为了营造荒凉绝望的氛围,导演只在阴天开机。正如片中所说:“世界是一片荒原”。低保和的色彩贯穿全片,甚至有种log直出的错觉,场景永远是肮脏逼仄的荒凉废墟,天空没有太阳,光源永远是阴郁雾霾的漫射光,整体营造出世界褪色的绝望感。

而摄影非常沉稳,平缓的运动长镜头跟拍配合演员缓慢的对白节奏塑造了影片整体的氛围。最惊艳的是影片浅焦距镜头的使用,景深外的叙事有种恰到好处的模糊,不够一目了然但又让人浮想联翩(比比皆是,印象比较深的是韦布进到班里被同学们和老师嘲笑的镜头和韦布在咖啡厅外目睹黄玲和副主任的片段,恰到好处的虚化让观众对焦外叙事产生徜徉恣肆的想象)。

最后是配乐,配乐其实非常好。而且使用的很克制,大部分镜头都是原声底噪,营造真实空间的嘈杂气氛。只在少数长镜头和关键场景加入配乐,烘托出某种灵韵的气质。很像《恋恋风尘》中600块吉他的配乐,简单、克制,又回味悠长。而有些过长的镜头如果不是通过后半段配乐的加入,可能会让节奏拖沓(比如最后一场韦布被扇耳光的长镜头),观众丧失兴趣,这种配乐的使用方法其实值得推敲。

说起配乐,近期印象深刻的配乐除了《大象席地而坐》和《恋恋风尘》的简约克制外还有短片《手风琴》的配乐,同样是少使用,而且影片手风琴的配乐与主旨“手风琴”形成互文,恰到好处。据导演说是后期配乐老师看着影片进行即兴手风琴配乐,然后录制的。很值得琢磨。而《绅士们》的配乐也非常值得研究,音量配合剪辑节奏进行调大调小,非常高明(比如男主恫吓小混混抢手机那一段的配乐)。

很有趣的是,如《悟空传》和《大话西游》对西游文本的重构一般,《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和《大象席地而坐》也为这个北方工业重镇带来了一丝颓败的光晕。

这个世界既不是一片荒原,也不是色彩斑斓的伊甸园。这个世界会有阳光普照,也会有阴翳重重。

长岛或许没有雪,潘帕斯或许根本没有草原,马戏团里的鲸鱼早就死掉了,大象在满洲里打盹又怎样呢?

关于作者: baoling

更懂你的麻辣娱评,超新鲜头条娱乐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