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系列电影的第25部《无暇赴死》即将于10月29日在国内上映,这也是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第五部007电影。10月16日,他接受了来自中国媒体的采访,聊起他从2006年开始,对于詹姆斯·邦德的角色塑造,“现在该是跟这个角色说再见的时候了。”这位第六任007扮演者表示,在5部007电影中,他一直想给詹姆斯·邦德注入更多人性的元素,一直努力让邦德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第一次出演007很青涩
“在出演邦德的这么多年里,我的人生中发生了很多美妙的事。”丹尼尔·克雷格对自己能够出演007充满了感激。事实上,当初挑选他出演这个角色时,外界的质疑声不断,但是他顶住了压力,最终成功地发展了这个系列,“我收获了很多工作经验,对我的表演也更自信了,因为出演007电影,让我遇到了业内的很多优秀演员,有机会观察他们如何工作,自己也从中学习到了一些东西,这些令我终生受益。”
回想2006年第一次主演007系列《大战皇家赌场》的情景,丹尼尔·克雷格很坦诚地回答,自己当时什么都不懂,很青涩,很懵懂,只是跟着制作团队的步伐往前走。“但每部007电影我都有进步。”他也尝试着随着自己在生活中的变化,去同步改变詹姆斯·邦德这个角色,“我希望看到他明显的衰老,看到他变得更睿智,不再那么头脑发热,能三思而后行……虽然他还是会先斩后奏,但我想尽可能多地把我本人融入到这个角色中,让他与我一起成长。”
在《大战皇家赌场》后,他陆续拍摄了007系列《大破量子危机》(2008年),《大破天幕杀机》(2013年)、《幽灵党》(2015年),后两部他都是跟著名导演萨姆·门德斯合作。这位拍摄了《美国丽人》《1917》的文艺片导演,给这两部007电影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元素和充沛的情感,这两部影片中的詹姆斯·邦德,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的生活和感情方面也面临更多的苦楚和心酸。丹尼尔·克雷格让这位上天遁地的银幕硬汉变得更加柔情和善解人意。
从小看着007长大
丹尼尔·克雷格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小看着肖恩·康纳利(第一任)和罗杰·摩尔(第三任)版的007电影长大的,尤其是肖恩·康纳利和他的西装造型对他的影响尤其深远。前三部007电影的导演特伦斯·杨,曾经要求肖恩·康纳利穿上一套伦敦萨维尔街的高定西装,然后对他说,“你要一直穿着,睡觉都不能脱,最终在电影中,肖恩·康纳利成功地驾驭了那套西装,而没有被西装束缚住。”
这些不起眼的故事让丹尼尔对007电影的穿衣风格、细节处理等方面印象深刻,“当你阅读伊恩·弗莱明的原著小说时会发现,他非常注重细节,可以用三页纸描述一顿早餐,用四段话描述一对袖扣。我觉得有责任为影迷和邦德迷们保留这个传统,向伊恩·弗莱明和之前的所有007电影致敬。”
《无暇赴死》讲述了隐退的邦德在牙买加过着平静的生活,他的中情局旧友费利克斯·莱特前来寻求帮助,试图营救一名被绑架的科学家,但这个任务不仅危险度远超预期,更是将邦德带上了追踪配备危险新科技的神秘反派之旅。
拍摄这部动作片充满了挑战,“拍电影就像是一只巨大的车轮,一旦开始转动,就势不可挡,你必须紧跟节奏,各种问题会不断地涌现。”在拍摄初期,丹尼尔的脚踝骨折了,他本以为这会是一场灾难,但庆幸的是,有一位出色的外科医生,帮他接好骨头,在他的脚踝里打上钢钉,再缝合上,“我仅仅错过了十多天的拍摄,然后就穿上靴子复工了。10个星期后,我又能正常跑步了。”
丹尼尔喜欢从伊恩·弗莱明的原著小说中找到邦德的性格定位,“我觉得邦德心里一直有个人在蠢蠢欲动,而我有机会去展现他作为那个人的内心情感。”他看到了伊恩·弗莱明笔下的邦德内心也充满矛盾,有感情、有爱,“我所做的只是竭力维持,慢慢地把那些方面展现出来。”
对谢幕之作非常满意
15年时间,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年龄才是最大的考验。丹尼尔很清楚这一点,“我努力去改变邦德,让他尽可能地贴近我本人。邦德越是有敌手,越让我觉得他像是真实的角色,有时他的所作所为令人难以置信,但愿这能达到一定的娱乐效果。我一直努力让他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会被世界影响的人,这样他也会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角色。”
因为新冠疫情,《007:无暇赴死》改档了很多次,“甚至在一年前,我们都悲观地认为,这部电影只能网播了,那会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为大家付出的心血会付诸东流。”幸运的是,这部影片10月8日已经在北美地区公映,如今马上就要登陆中国市场,“得知影片能够上映,我就已经很开心了。”
在拍完《幽灵党》后,丹尼尔一度认为自己不会再演邦德了,但最终,他还是出演了《无暇赴死》,“我觉得我已经尽我所能地演绎了这个角色。回顾我参与的这五部007电影,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感恩有机会参与其中。”
丹尼尔告诉记者,真的要跟007电影说再见,他的内心也非常不舍,因为这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曾经付出了大量时间。“我现在对自己的007谢幕之作感到非常满意和高兴,但也有一丝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