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联合电影将来的事 如何应对未知的将来

对未知的将来有怎样的期许?是充满期待,还是怀有不安?我想,对于未来有所不安,也是必要的。适度的“不安感”会激发人保持努力向上的状态,保有离开“舒适区”的能力,蓄积应对未知的变化的力量。保持积极的生活状态,有备无患。然而,无论人们对它有怎样的情绪和认知,“未来”都如迷一般存在着,“将来的事”随时会来。

对未知的将来有怎样的期许?是充满期待,还是怀有不安?我想,对于未来有所不安,也是必要的。适度的“不安感”会激发人保持努力向上的状态,保有离开“舒适区”的能力,蓄积应对未知的变化的力量。保持积极的生活状态,有备无患。然而,无论人们对它有怎样的情绪和认知,“未来”都如迷一般存在着,“将来的事”随时会来。

由法国著名演员于佩尔主演的,曾荣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为什么喜欢这部影片?首先喜欢女主角于佩尔的演绎。她总是能把个性独特的女性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部剧中,塑造的巴黎知识女性的形象也独具魅力。

于佩尔饰演的娜塔莉是巴黎一所高中的哲学老师。虽然已人到中年,五十几岁的娜塔莉却依旧体态轻盈、富有活力、知性优雅。自信满满的她充满了魅力。

她时刻坐拥满室书香,家里无论客厅、餐厅,还是海边的度假小屋,都被书籍充盈环绕着。身为哲学老师,课堂上她能将哲人和自我的观点融会贯通,流畅而丰沛地传授给学生,引发他们思考、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她穿行于生活的身影中,地铁上,公交车上,去异地的途中,无论伤心、快乐、惆怅,她总是捧卷释读,书香为伴。她自己也写书创作,编著哲学书籍,时有作品出版。这位巴黎知识女性对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哲学大概早已不只是她的工作,更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她的得意门生虽已毕业多年,仍会时常返回学校看望老师,一起喝咖啡,探讨一下近期的生活和哲学思考。

人到中年,娜塔莉也同样被各种社会、生活角色充满,整天充实而忙碌地运转着。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老师。被填满的人生像一个熟练运行的有机体,以某种内外呼应、彼此交融的状态包裹着,日臻完善地达成了某种平衡。貌似,这架技术成熟的“机器”会在理想状态中持续运转下去,然而,某些撕裂的缝隙,却在生活隐匿的角落里悄然产生。

作为女儿,她必须面对独居的、有些忧郁的、已经年迈的母亲,不稳定的、随时会发出需求的状态。她也曾想过,为了方便照顾,是否可以将母亲接过来与自己同住。但是被丈夫果断地拒绝了。后来,母亲的状态每况愈下,万般无奈,她只好决定将其送去了养老院。她和孩子定期前往探望老人。

作为妻子,已经共同生活二十多年的丈夫是同校的老师。一起走过的岁月、共度的时光让她觉得平淡而安宁,熟悉的另一半仿佛已经生长成自己的一部分,也将一起走向未来的岁月。毋庸置疑。

作为母亲,一双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女儿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还孕育着小宝宝,也即将成为母亲。儿子也将离开家,开始新的求学阶段。

作为优秀的哲学老师,在专业领域有所见树的写作者,学术著作即将再版,出版社邀请她前去商谈新版的相关事宜。她意气风发地前往,却不想编辑们提出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希望她能对作品的设计和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她表示作为一名学者不想媚俗,果断地拒绝了编辑部的修改要求。

一切都在她熟悉的价值体系内运行着,她在惯性中行走,还未意识到,将要面临的一切。

直到女儿向父亲摊牌,已经发现其背叛母亲的事实,劝诫他让妈妈知情、并尽快做出选择。却不想男人最终选择离开家庭,归向另外的方向。

仿佛瞬息之间,稳固的一切就倾翻了。娜塔莉就失去了已经共同生活了半生的另一半。原来,曾被自己认为早已成为自身一部分的丈夫,也会随时不再属于自己。转身成为陌路。

后来,年迈的母亲在养老院里过世了。在丈夫搬离出去的过程中,出版社也通知她出于市场需求的考虑,决定取消新的合作计划。儿女们也都在忙着各自的生活,不能时常相见陪伴。她的世界仿佛一下子被清空了。迎面扑来的是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巨大的孤独感。

娜塔莉的孤独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一定遭遇过。人们向往自由,渴望逃离被塞得满满的、时而令人窒息的生活;然而,“自由”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帮我们逃离被塞满的庸常生活,也能将我们推进回声寥寥的空寂的旷野。

虽然,娜塔莉在和自己的得意门生谈起婚姻的变故、生活的变化时,仍可以出色的学者姿态从容地说,“我没什么可抱怨的,至少我的精神世界很充实。”

虽然,在发现丈夫搬走时还拿走了家中书架上一半的书时,可以率性地大吼,“他竟然走了勒维纳斯、布伯和叔本华!”

虽然,在送别母亲的仪式上,她可以运用冷静的哲学视角说出洞悉生命的警句;在回程的公交车上,当途经恰巧看到前夫正拥抱着新生活时,她在愕然的同时、还能挤出讥讽的笑容、心中一遍遍回响着帕斯卡尔(法国哲学家)在《思想录》中的话语:“我到处看,可是不安,一切都幽暗”。然而,泪水终于喷薄而出,再也抑制不住,释放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悲伤。

是的。再高深的学问也无法解决人类的一切悲欢。没有可以超越一切腾空而起的智慧。哲学家也可以软弱,也需要哭泣。能够正视自我的软弱和缺欠,能够直面人生的悲欢与残酷,能够在春色满园中接纳春的短暂,在空寂旷野里眺望生机盎然的天地,也许才是在深厚学养中生出的智慧。

所以,娜塔莉最终浴火重生。是这样吗?她没有辜负自己引以为傲的学识。在经历了生活的倾翻,事业的挑战之后,她一点点撕裂自己、省思自我、克服困难、调整状态,又努力建立起新的秩序,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平衡。是这样吗?也许是的。然而,影片中的叙事并没有给出答案,也无法给出答案。因为生活从来不奉行具有唯一性的标准答案。它只会不停息地奔流向前,流向“迷”一样的未来。

娜塔莉送走了母亲留下的猫。终于帮它找到了合适的新归宿。女儿在新年前夕迎来了小宝贝,家庭中重现宁静与欢笑。一切都在更新着。她似乎也调整好了状态,接纳必须跳出舒适区的现实,迎接挑战,开启新的历程。虽然,伤心时依旧会落泪,孤独时必须默默承受,但这样的心灵也可以骄傲地说,我不寂寞,且永不被摧毁。

关于作者: dition

更懂你的麻辣娱评,超新鲜头条娱乐新闻

为您推荐